原标题:代表建言媒体融合发展
人大代表参观广报中心全媒体采编中心。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摄当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昨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广报中心举办羊城代表学堂第三十五讲,主题为全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这也是“羊城代表学堂”首次从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移师”在外举办,并打破传统讲座模式,将考察参观、交流互动结合。
市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人事任免工作委员会主任钟诚主持了讲座,市人大代表和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共计约90人参加了讲座。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
大屏幕可不是为了让人参观
昨日,代表们一行参观了广报中心以及全媒体采编中心。在一张宽约16米、高约4米的巨幕上,全国热点事件不断滚动、阅读数据实时跳动。“记者正在跟进什么新闻?”“近日哪条稿件传播力最强?”这些问题都能在融媒体指挥中心平台这块大屏幕上找到答案。
“为什么我们需要这块大屏幕?”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不是为了让人参观或仅仅供重大采访使用。”据了解,屏幕上的每一项功能,乃至数据分析、传播分析的每一项指标和展示方式,都是采编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设立的。这套对标全国最高水平打造的采编系统,打破了报刊、网站以及其他新媒体之间的界限,充分展示了广州日报全媒体最新发展趋势。
不少代表在参观走访时,发现全媒体采编中心并没有部门分隔,办公桌连成一片,记者们的办公桌在哪里?“每位采编人员有一个账户,可以在所有的电脑云桌面上登录使用,可以说每台电脑都可以是我们的办公桌”,一位编辑回答。
随后,广州日报大洋网总编辑曹苏宁作“全媒体时代与广州日报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探索”学习辅导讲座。他表示,以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浸入式地融合到数据新闻、无人机报道、机器人新闻写作、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视频直播等传播变革中。广州日报正积极践行“移动优先,精品党报”的融合发展战略,探索融合路径、创新融合传播、打造融合精品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羊城代表学堂”第35讲首次结合讲座的内容,将考察参观结合在一起,很好地让市人大代表了解当前媒体融合发展情况。当前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宣传工作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代表建言:党报要奏响主旋律、发出正能量
坚持“内容为王”
市人大代表、广东国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徐嵩表示,参观了广报中心后,感触良多。在全国上下都思考融媒体转型之时,还是坚持“内容为王”,做好原创内容的生产。有质量的内容,我们都愿意转发。
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文所所长曾德雄认为,报纸要重新定义,它不光是一个新闻载体,还是一个汇聚各种社会资源的平台。它可以介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一些报纸转型做智库,以问题意识和理想情怀观照现实,是非常好的。
党报要奏响主旋律
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爽表示,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媒体融合发展是趋势所在。党报要奏响主旋律、发出正能量,应该利用融媒体信息平台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新闻报道要抓住时效性突出热点,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及时、准确、专业地进行报道,不断提升传播力。面对不同的读者群,要有各方面专业的推送。比如在科技领域方面,多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多关注科普报道,多宣传广州力量,不断提升传播效果。
融媒体发展的“12345”
市人大代表、广东省数字广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鹰建议,融媒体发展可以有“12345”模式。“1”是打造一个多媒体与网上媒体的融合平台;“2”是打通“线上+线下”,推送媒体信息化、信息媒体化;“3”是发展出统一渠道、完整条块、创新形式三种模式;“4”是提升四个方面,精细、专业、条理、个性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提升;“5”是进行五方面的实践,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城市运行、智慧社会、生态协同等方面应用新技术新应用,生产优质融媒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