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拿出重生的勇气

日期:04-17
劳工圣母院法国

原标题:法国拿出重生的勇气

水火无情。当地时间4月15日,法国巴黎的著名地标巴黎圣母院突然遭遇大火,受损严重。这座有着856年历史的建筑牵动了全世界的心。

圣母院的大火在巴黎进入夜幕时忽然降临,没有警报,没有征兆。就像摇滚乐队《亲吻恶魔》的歌声,灾难的幽灵从天而降。

圣母院是巴黎的象征,自358年罗马人来到塞纳河畔建造宫殿开始,巴黎就以其富饶的文化、艺术与思想而被世人所向往。

法国一直扮演着仰慕者心中的思想先锋。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这样的描述:无论何时,街角的咖啡馆总有人谈论着艺术、文学、诗歌、哲学与爱情,叫一杯咖啡或者一杯啤酒就能聊一下午。

这些年,巴黎变了。那种被人向往的气定神闲开始被慌张和恐惧侵吞。在法国似乎消失很久的街头抗议又回来,愤怒的示威者在香榭丽舍大街放火并高喊“马克龙,下台”的口号,抗议总统调高柴油和汽油税,增加对工人、退休者和中产阶级的财政压力。

患得患失的改革挫败感正在消磨巴黎的意志。人们对待改革心气儿很高,又时常心神不宁。法国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改变。改革的阻力来自风云变幻的外部世界,也来自矛盾重重的内部斗争。那些穿着黄背心走上街头抗议示威的人,可能就是当初亲手投票选择马克龙的人。

经济领域那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作为典型的高福利国家,法国多年来实行劳工高福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原来的经济发达国家都面临全世界范围的激烈竞争,简单的讨价还价已经很难解决劳工福利、劳资平衡。

选民一边通过投票实现政府更换领导人,要求新的领导人拿出治国良策,但新领导人一旦要动真格,民众又惧怕自己可能为经济政策的变化而支付代价。改革必然要支付具体的代价,必然会影响千千万万人的生计。即使改革成功、经济改善,正面效果的出现仍然可能是缓慢的。这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支付代价的准备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再美的存在,都无法抵抗熵增的破坏,像个逃不掉消散的终局。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圣母院,这个故事刻印在每一个见过和知道它故事的人的脑海中。即便有一天,巴黎化为废墟,Paris这个词背后的文化精神,依旧会伴着圣母院的钟声,在无数自由的灵魂中回响。这种曾经对真理、智慧和美的追求,来自欧洲第一个教授工会的传统,来自波旁王室作为哲学赞助人的声望,也来自大革命时代开启的荣光……

巴黎该拿出勇气了。全球化的下半场,每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内部治理、对外制衡、精神内核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拥挤的剧院、嘈杂的街头小餐馆、狂热的法兰西体育场,这些地方是巴黎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构成了这个城市生生不息的命脉所在。

《巴黎烧了吗》一书里有句话:“历史绝不会宽恕毁灭巴黎的人。”

老国货回力刮起“山寨风” 聚焦高精尖产业发展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