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创新服务工作室成立一年 把温暖服务带给越来越多的企业

日期:04-15
徐敏浦东新区张江

原标题:徐敏创新服务工作室成立一年把温暖服务带给越来越多的企业

三年前的一天,一名年轻的创业者带着一叠材料独自跑去了浦东新区的注册窗口,他的目标是注册一家与医药研发相关的企业,可注册地却是孵化器里的一张工位。其时,这里还没有出现过用工位登记的先例,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徐敏。这个身材瘦削、性情温和的女注册官没有一口回绝,而是来到了创业者的工作现场“问诊”,详细了解对方的实际需求。最终在徐敏的帮助下,这家公司得以顺利注册,这也成了浦东新区“工位登记”注册企业的第一例。

而今,随着以浦东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分局党总支副书记徐敏命名的创新服务工作室成立,越来越多的企业体会到了这份“幸运”。过去一年多里,徐敏带着工作室10名年轻的注册官深入一线,调研走访企业500多家,开了30余场座谈会,解决了600多个企业实际需求,让市场主体真切感受到浦东新区的温度与速度。

保障创新因子走得更远

互联网教育创业项目“蚂蚁计划”,在上海建立9个蚂蚁创客空间和1个蚂蚁教育小镇,服务上万名有梦想的年轻创业者。在“蚂蚁计划”发起人于杰眼中,每一个梦想实现的背后,都离不开徐敏的帮助,“她是我们的梦想合伙人”。

最初得知于杰在为一个个“小微”项目提供服务,徐敏主动提出要给予帮助,并成了“蚂蚁小镇”的“常客”。某天,“80后”台湾姑娘陈乃绮带着她的科普教育计划来到“蚂蚁小镇”,想尽快设立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没想到的是,按照政策,教育机构审批要求比预想的严格,申请流程漫长、手续繁琐,让陈乃绮几乎放弃。于杰不忍心,便赶忙来找徐敏。

审阅了创业者的申报材料后,徐敏认可了女孩的教育理念和创意思路,“但政策底线不能碰,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来解决问题。”徐敏提出建议,可以把设想的“B2C”模式,转为“B2B”模式,成立一家科技教育公司。而今,陈乃绮得偿所愿,她注册的“上尚文化”已成为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机构。

徐敏告诉记者,浦东新区的中小企业非常多,这意味着新的业态、新的创意也非常多。“我们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小微企业上、放在对未来发展有引领作用的产业中,尽可能帮创业者清除‘路障’,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开篇提及的那家幸运的创业公司,如今就落户在浦东张江衍禧堂。这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医药行业的老牌孵化器,里面集聚的希望以工位作为注册地的小微项目有不少。

最初收到企业工位登记的申请时,徐敏还有些不能理解。可当她看到这家孵化器后明白了,很多创业者凭着一身技术就可以成就一片未来。“他可能并不需要租一间办公室,甚至连一个工位都不需要,如果能实现工位登记,就可以大大减少初创成本,保障这些创新因子能够走得更远。”那段时间,徐敏多次带队到孵化器走访,与管理方、初创企业座谈,开展可行性研究,并多次向市级审批部门汇报。最终,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在张江试点“工位登记”的方式帮助企业完成注册。

到离企业最近的地方去

“改革更有力度、服务更有温度,贴近企业需求、实现精准服务”,位于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内的徐敏创新服务工作室墙上,两句简短的宣传语赫然醒目。2018年1月8日,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2018年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发布,作为其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企业感受度举措之一,“徐敏创新服务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后一年多时间里,徐敏和工作室另外10名年轻的注册官常常在这间2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接待企业,细致聆听他们的问题。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会走出去,走到离企业更近的地方。

去年12月25日,徐敏带领着工作室成员走进了位于张江的上海优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他们一年来细致调研过的500余家企业之一。公司创始人汪远根向徐敏诉苦:企业自主研发的软件平台已经出炉,却偏偏卡在公司注册、名称审核这个环节。徐敏在听取介绍中敏锐地捕捉到,这家致力于解决消费端和企业财务报销端的打通、电子发票诞生后的查伪、查重复报销等问题的创业公司很有想法,应该尽快帮助解决企业难题。

调研结束后,徐敏立即与市局注册处沟通协调,一方面上传书面的公司运作情况说明,另一方面积极安排优读公司到市局现场路演,最终帮助企业申请到了符合公司需求的名称。事后公司特地给徐敏及工作室寄来感谢信:“是你们一点一滴专业、细致、务实的工作,创造了上海这么好的创业、经营环境……”

整个2018年,徐敏和工作室里的其他小伙伴几乎都在企业身边。除了家家户户的调研,还开了30余场座谈会。每次座谈会结束后,许多创业者总会“拖住”徐敏,咨询各种问题,纷纷要求留电话、加微信。每走一个点、参加一个活动,徐敏总会建一个微信群,将工作室延伸到了网上,在线上提供咨询答疑服务,逐渐地形成了工作室24小时服务机制。

徐敏说,只有走到企业身边,才能真正明白他们的创业项目对市场的意义;看到冷冰冰的营业执照背后,那一个个充满激情的团队;了解经营范围那几个简单的字眼背后,市场经营主体在释放着多么强大的生产力。

倡导“无限成长”模式

“在我们创新服务工作室,10名骨干的平均年龄只有30.4岁。”每每提到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徐敏总是一脸骄傲。尽管年轻人总说“跟着老法师学到不少”,可在徐敏眼里,每一个小伙伴都是她最好的老师。“我是个‘60后’,我们这一代人,肯干的多,可是现在的‘80后’‘90后’,则是能干的多,他们做事的思路、理念总是能让我耳目一新。”

不过,因长期从事窗口登记工作,工作形式单一,青年干部对企业成长认知生疏。为了进一步培养年轻力量,工作室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采取蹲点、体验、联合方式,对浦东新区内张江、金桥、临港、高桥地区孵化器企业开展走访,让青年干部从中了解如何与企业交流沟通,如何倾听企业发展需求、与企业共同探求进一步发展良策。

工作室成员王鑫告诉记者,在加入工作室以前,他对登记窗口的理解一直停留在“企业提出申请—窗口受理”的单一模式,对企业的成长并不熟悉。开展大调研工作后,徐敏带领工作室团队深入企业,实地走访,了解企业生存现状,听取企业各种需求建议。“这让我对登记窗口有了重新的认识,原来窗口服务不能真的把自己局限于小小的窗口内,而是要转变思路,树立‘有限职能、无限服务’理念,走近企业,充分尊重、了解企业心中意愿,帮助有需求企业,把具体工作做实做细。”王鑫说。

让成员张晓彤最“受益”的,则是工作室倡导的“无限成长”模式。“我刚加入工作室时,徐老师就告诉我要对自己的成长负责,不要只专注固有的知识,随后就给了我两本很厚的法律法规书籍,并告诉我随时可以去找她,还说工作室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业务骨干都是来自各个科室的精兵强将,可以跟他们学业务。”张晓彤说,自此以后,自己有了坚实的“后盾”。

工作室成立以来,通过徐敏等老一辈市场监管人的言传身教,一大批青年干部、优秀人才已逐步成长为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工作的中流砥柱。“未来,我们仍将一起努力,切实提升服务效能,为浦东营商环境优化问诊把脉。”徐敏说。

北京今日有大风最高26℃ 未来两天升温势头不减 交管“放管服”改革更便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