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 中青年占患者总数2/3

日期:04-14
耳鸣患者耳朵

原标题:耳鸣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中青年占患者总数2/3

【聊健康】

听力和视力虽然都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比起眼睛,耳朵却容易被忽视。事实上,为人们带来有声世界的耳朵,是非常脆弱的器官,很容易“受伤”。据估计,我国至少有1亿耳鸣患者,并且患者年龄日趋年轻化。很多耳鸣患者自述,除了听到声音外,还会出现睡眠障碍、心烦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等,进而导致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下降,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案例】

张女士一直是个热心、爽快的人,今年42岁,无论在单位还是家里,无论是与同事还是邻居,都有着良好的关系。可最近,她和物业、邻居产生了矛盾,而且矛盾日益激化。据张女士反映,她晚上下班回家,尤其夜深人静时,总能听到一种刺耳的声音,使她夜不能寐,非常痛苦。她把家里查个底朝天,没有发现发声的物体,找到邻居,他们也表示家中未装有发声的物体。后来经过多次与物业交涉,物业也表示无能为力。可是,尖叫刺耳的声音让张女士内心烦躁,甚至焦虑不安。前不久,张女士通过头颅核磁扫描检查,发现丘脑内长有海绵状血管瘤。医生说,她所描述听到的声音其实是耳鸣,是由颅内病变引起的。由此才化解了张女士和邻居、物业之间的误会。

那么,什么是耳鸣呢?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无任何外界相应的声源或电刺激时,内耳或头部所产生的声音感觉。说得直白些,就是明明没有声音,却听到了声音。用老百姓的俗话来说,耳鸣就是“耳朵叫”“耳朵响”。有人描述自己的耳鸣像火车轰轰响;有人感觉像知了叫,即蝉鸣;有人描述为坚硬的粉笔划在黑板上的那种尖刺的声音;还有人自我调侃说,白天跟别人说话听不清楚,晚上想安静休息了耳朵里却开起了音乐会……

在人的一生中,大多有过耳鸣的经历,但多为一过性的耳鸣,吃一点药,调整一下饮食、情绪,耳鸣就消失了。可是,部分出现了顽固性耳鸣,伴有头晕、耳聋,这就比较严重了,需要赶紧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但是,常有人将这种现象误认为上火,进而耽误了诊治。

随着生活、工作及精神压力的增大,耳鸣的发病率也呈逐年攀升的趋势,从3%~4%上升到了10%~20%,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健康问题。有些人认为,耳鸣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不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出现耳鸣。在耳鸣患者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3左右,其余2/3都是中青年。

研究发现,平时特别仔细,做事讲究完美;特爱思考,爱钻牛角尖,爱较劲;爱生气、易愤怒;生活、工作、家庭环境处于紧张状态,压力过大、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睡眠障碍;饮酒过量,过度吸烟;高胆固醇及高盐饮食;常饮用浓茶、含咖啡因的饮料;长期佩戴耳机、工作环境过于嘈杂、经常出入噪音巨大场所的人群等,都是耳鸣的好发人群。此外,更年期也常常会出现耳鸣。很多更年期妇女出现耳鸣,但听力检查正常。除耳鸣外,她们还会出现一些无法解释的症状,如用手触摸耳廓或用手轻叩头皮时,也会出现耳鸣。目前认为,更年期妇女内分泌失调、雌激素降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造成耳鸣的主要原因。

耳鸣的病因比较复杂,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耳源性疾病。

人能够听到声音,是声波经过外耳、耳膜、中耳、内耳、听觉神经,传到大脑中枢,称为听觉通路。就像我们开电灯一样,需要通过拉开关线,启动开关,电线电流通畅,灯泡才能亮。听觉通路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能够引起耳源性耳鸣。如外耳道堵塞;游泳呛水、擤鼻涕不当导致的中耳病变;梅尼埃病、药物中毒导致的内耳病变等都会引起耳源性耳鸣。

二是非耳源性疾病。

耳鸣的患者在专科医生那里,会接受相关系统的检查。如果排除了耳源性疾病,医生就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排查,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肝病、肾病、甲亢等。如果排除了所有疾病,那么就可以考虑心理因素和精神疾病引发的耳鸣,如精神紧张、抑郁、焦虑、神经衰弱等。小小的耳鸣,为人们敲起耳科及全身疾病的警钟。

一旦出现耳鸣,首诊耳科是必需的,但事实上,导致耳鸣的各种疾病又远远超出了耳科的范畴。不过,只有先从耳科入手,才能最大限度地搞清楚导致耳鸣的可能原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部分耳鸣是情绪问题的局部表现,有些患者可能为神经衰弱、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如果已经在神经内科或专科医院确诊,一定要专科医生的专科治疗。大部分这类患者通过专科治疗后,耳鸣是能够消失的。

需要强调的是,耳鸣是医学界公认的顽疾,在治疗方面一定需要耐心。临床中,很多患者跟医生抱怨,都治疗一两周了耳朵还叫,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并没有一吃就灵的灵丹妙药。还有些患者追求立竿见影、快速根治,但要知道,欲速则不达。俗话说,没有万能的医生,没有万能的药物,只有万能的骗子。目前,在耳鸣的治疗方面,没有特效药物。大多数医生会选用维生素以及营养神经的药物,即改善微循环、安神的药物。部分患者病急乱投医,随便花钱买一个几千块的耳鸣掩蔽器,期望耳鸣消失,其实不然,这方面的纠纷时有发生。耳鸣患者一定要学会放松,但放松绝不是放弃,建立一个好的心态,有助于耳鸣的康复。生活中,也确实存在不少这样的耳鸣患者,他们费尽心思,花了很多人力物力,耳鸣治疗仍然不见效,不得不接受现实。当渐渐放松、放平心态后,耳鸣反而自然消失了。

此外,有些患者由于备受耳鸣折磨,甚至产生“希望自己耳朵全聋,耳鸣自然消失”的想法,这是不正确的。因为通过某些破坏手段导致耳朵全聋后,有些耳鸣不但不会消失,还可能出现颅鸣,就是自觉脑内如虫鸣响。只要耳朵没全聋,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一定要保护自己的听力。只有尽可能地保存听力,即使是残余的听力,也就是保留了自己耳的功能,为医生和科学研究的突破留下足够时间,进而摆脱耳鸣的梦魇。

(作者:蒋子栋,系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打喷嚏停不下来怎么办 防治春季过敏性鼻炎有三招 外媒:中国推动构建企业信用体系 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