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山村与大天地:梦想的连通——西柏坡蹲点手记③
4月13日航拍的西柏坡高速。西柏坡高速的开通,为当地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交通保障。通讯员樊连贵摄
西柏坡,曾经像一颗石子,静静地酣睡在太行深山的皱褶里。
70年前,历史的脚步在这里驻留,党中央在这个静谧的小山村里指挥了三大战役,孕育了新中国。其时,400多封电报伴随着“嘀嘀”的发报声,成为这个小山村与外界最有力的连接。
70年后,历史的精彩在这里续写,在“赶考”起点上,西柏坡人用奋斗创造了天翻地覆的奇迹,闯出一片新天地。
在发展中、变迁中,西柏坡人也有了更多让梦想连通外界的方式。
“农民摄影师”花姐:让天南海北的人记住西柏坡
4月2日,西柏坡纪念馆前广场东南角的一个照相摊前,56岁的封树花正给游客拍照。
虽说花姐现在已经是自家开的圣业宾馆的董事长,但这个照相摊是她起家的地方,已经摆了38年,情感上始终放不下。宾馆不忙的时候,她就会过来转转,有时也过一下手瘾。
上世纪80年代初,封树花的丈夫闫庆芳借了180元钱,买了一台海鸥照相机,成为村里第一批做买卖的人。
刚开始是照黑白照片,夫妇俩在家里搞了个暗房,学着自己洗。后来有了彩色照片,彩扩机太贵了,置办不起,花姐就三天跑一次石家庄,去那里的照相馆洗照片。
“那时,从西柏坡到石家庄一天只有一趟长途车,路也疙里疙瘩的,不好走,来回一趟要五个多钟头。”现在回想起来,封树花笑着说自己是“最早走出西柏坡的女人”。
那时的照片都要邮寄,闫庆芳夫妇把一张张照片,连同游客对西柏坡的记忆,装进盖着西柏坡邮戳的信封,寄往全国各地。多的时候一年要寄出数千张。
2002年,去县城的公路通了,闫庆芳家也有了第一辆小汽车,还换了数码相机,买了彩色打印机。塑封好的照片,游客立等可取。
2012年6月30日,西柏坡高速全线通车,驾车从省会到西柏坡,从2个小时缩短到40分钟,这下,来西柏坡旅游的人更多了。花姐的照相摊雇了4个人,到了节假日还是忙得团团转。
封树花说:“看着天南海北的游客把西柏坡带回家,高兴!”
西柏坡第一位快递小哥:家乡与外面的世界越来越近
西柏坡镇梁家沟村32岁的陈进,每天开着小汽车往来于县城和西柏坡。他经营着一个快递点,负责中通、圆通、申通等多家快递公司在西柏坡村及周边村的快件收寄业务。
开这个快递超市前,陈进一直在西柏坡景区卖旅游纪念品。2011年的一天,因为要给广东的顾客寄快件,西柏坡没有快递点,他只能去了40公里外的平山县城。
“西柏坡镇16个村,如果有个快递点,乡亲们不就方便了吗?”陈进很快和驻县里的一些快递公司谈代理业务,当年,他的快递超市就开张了,成为平山县第一个乡镇快递代理点。
大多数快件是人们来他这儿自取,有的件也需要送货到家。在超市墙上有一张公告:送货如果超过两公里的,加收一元油钱。“说是加收钱,基本没收过。顺路去办事,就给捎过去了。”一脸憨厚的陈进说。
陈进的媳妇叫刘彦归,边帮着丈夫打理这家小门市,边照看两个女儿,大女儿6岁,小女儿只有8个月,“孩子小,也干不了什么别的,在家看这个摊吧,虽说挣得不多,但也不能闲呆着。”
从这个小窗口能看到西柏坡与外界的联系。“我记得特别清楚,开张后前两天的到件数是18件,现在一天能到200多件,双11、双12时就更多了!”陈进说。
如今,快递下乡送到农户还差“最后一公里”,几家大的快递公司正商量着想在平山县整合资源,搞个联合公司解决这个问题,陈进想抓住这个机会把自己的业务做大:“争取搞个西柏坡镇的独家总代理!”
北京来的支教志愿者:为西柏坡的孩子打开一扇窗
此次在西柏坡蹲点采访的记者中,中国青年报的朱洪园身份比较特殊——既是记者,又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工委第21批支教扶贫队队员。从2001年起,已经有近200名来自中直机关的青年志愿者来西柏坡支教。
去年9月,小朱和另外7名支教队员被安排在西柏坡中学和西柏坡希望小学支教,为期一年。小朱在西柏坡中学教阅读课,其他的队员分别教授音乐、美术、计算机、体育等课程。课程虽都是副课,但很受孩子们欢迎。
支教队员最大的心愿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给山里的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
去年12月,支教队员带着20多个七年级的孩子,走出西柏坡,到北京研学,请科研单位的专家讲课,参观国家博物馆、故宫,回来后孩子们都像变了一个人,他们做了PPT,还用普通话给其他同学讲外面的世界。
联系北京育英中学的师生与西柏坡的孩子结对子,请来北京的专家、学者来为师生上课、辅导,送贫困家庭的孩子进京治病,为挂职包联的村联系产业项目……志愿者们觉得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
山里的孩子渴望与世界的连通。一次,支教队请来了中国青年报社社长刘健,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千载与万里》的世界地理课,刘社长带来了一张竖版的世界地图,指着上面西柏坡的位置,告诉孩子们:世界是平的,每一点都可能成为世界的中心。世界期待你们的创造!
“孩子是西柏坡的未来,在他们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总有一天它们会开花!”支教队书记、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干部张忠曼说。(记者张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