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孙皇后:帝王之妻的标杆人物
来源:学习时报
纵观历史,每逢朝代没落之时,文人们总喜欢将亡国的原因归结为女人祸乱朝纲,如“妲己亡商,西施沼吴,贵妃乱唐,慈禧专权”,其实鲁迅早就指出了这是骗人的鬼话,在《且介亭杂文》中叫我们别相信这种“古老话”。相反,一些杰出女性对历史发展厥功至伟,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就是光辉范例。
提到唐太宗,人们自然会想到贞观之治,以及共同开创这一盛世局面的魏征、房玄龄等文臣和尉迟敬德、李靖等武将,他们被造像入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死后陪葬昭陵。其实,唐太宗还有一位贤内助,那就是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生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卒于唐贞观十年(636年),父亲孙晟是隋朝的右骁卫将军。先祖是鲜卑人,经过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已经汉化,祖上做过北魏、北周大臣。由于她出生官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尤其精通文史。13岁那年,长孙皇后嫁给了17岁的秦王李世民,跟随他南征北战,患难与共。在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与秦王李世民明争暗斗的那些日子,长孙皇后尽量小心翼翼地上下周旋,史称“孝事高祖,谨承诸妃,尽力弥缝”。626年,当兄弟之间矛盾变得不可调和后,李世民先发制人,在长安宫城玄武门发动兵变,杀死兄长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在事变过程中,长孙皇后坚定地支持李世民,以秦王妃的身份,亲自慰勉将士,鼓励他们英勇善战,将士们为之感奋。不久后,李渊被迫让位,李世民继承大统。
“女版魏征”,善于规谏补缺
贞观年间,李世民开创了大唐气象,社会秩序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繁荣昌盛,海内一片海晏河清。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李世民善于纳谏,他把魏征比作镜子尤为世人所乐道。作为常年征战沙场的武夫,唐太宗的性格非常豪雄,脾气火爆,面对鸡蛋里挑骨头的魏征,他能如此忍气纳谏,除了吸取隋朝盛衰的教训,还与长孙皇后的善于规谏密不可分。
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所生,唐太宗非常宠爱自己的这个女儿。长乐公主出嫁时,太宗给她的陪嫁是永嘉公主(太宗的妹妹)的一倍还多,这不符合唐朝规制。魏征批评道:“情随有殊,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公主(皇帝姐妹称长公主),理恐不可,还请陛下三思。”唐太宗接受了他的意见,回宫对长孙皇后说起这件事。皇后不但没有忌恨魏征,反而派人给魏征送去了厚礼,表示敬意,并附言:“闻公正直,今乃见之,故以相赏。望公能够秉承此心,永不改变。”
长孙皇后是有心之人,她不但能规劝唐太宗纳谏,还能讲究策略地直接进谏。一次,唐太宗的爱马突然暴病而亡,他一怒之下想要杀掉养马人。长孙皇后以历史上的案例作出劝谏:“昔日,齐景公也曾因为爱马病死,要杀养马人,齐国大夫晏婴替景公列出了养马人的三条罪状:为了养马而被杀,罪一;使国君因马而杀人,招致老百姓的怨恨,罪二;各国诸侯若知道此事,必然轻视齐国,罪三。齐景公听晏婴这样正话反说,恍然大悟,便赦免了养马人。陛下是熟读史书的,必然知道这个故事,为何今天忘了呢?”唐太宗听后连连点头称是。
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悲恸万分地说:“以其每能规谏,补朕之阙,今不复闻善言,是内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
以国为重,谨防外戚专权
中国古代看重门第,重视裙带关系,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后妃干政,外戚专权,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劣迹,造成极大的祸害。
谁家女儿当上皇后,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光宗耀祖,满门增辉,父兄也跟着平步青云。然而,长孙皇后却严于律己,坚决反对亲属参与朝政。她的长兄长孙无忌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深得信任。唐太宗登上皇位后,打算封这个大舅子为宰相,对皇后说:“长孙无忌和我是布衣之交,也是大唐的开国功臣,我想重用他,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长孙皇后坚决不同意,劝道:我身为皇后,尊贵已极,实在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太宗不听,她又密遣无忌向太宗苦求“逊职”。经过多次苦求,唐太宗终于改变了主意,给了他个没有实权的散官。
长孙皇后此举是为了皇室的长治久安,也是为了她家族的安全。在生命垂危之际,她还不忘对太宗嘱咐:“妾之本宗,因缘葭莩(芦苇中的薄膜,代指亲戚)以致禄位,既非德举,易致颠危,欲使其子孙保全,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足矣。”熟读史书的长孙皇后,怎能不知“吕后当权,诸吕被杀”的血淋淋的教训,保全长孙家族的唯一办法就是“慎勿处之权要”。可惜,无数后妃却看不到这一点,历史悲剧一再重演。
不仅如此,长孙皇后还带头遵守国家法度,决不做出格之举。当她病重之时,太子李承乾建议说,该用的药都用过了,病体仍不见康复,我要奏请父皇大赦囚徒,来超度入道,祈求福佑。长孙皇后劝道:“若修福可延长寿命,我平生从未做过恶事,若行善也无效,何福可求?赦免囚犯,国之大事,岂能因我一个妇道人家而乱天下之法,不能听你的。”李承乾还要坚持,长孙皇后说,你再这样,我还不如速死。李承乾只好作罢,并把这事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立马奏请大赦囚徒,唐太宗还真想这么做,在长孙皇后的坚决反对下,才制止了这场滑稽剧。
谦逊自律,力求俭朴清廉
作为一国之女主,富贵已极,长孙皇后却极力保持节俭,对于吃穿用度,除了宫中按例分发,不再有额外要求。皇太子李承乾的奶妈几次抱怨太子宫中用具太少,请皇后奏请皇上增添一些,却被拒绝:“身为太子,怕就怕品德不高,名声不扬,哪能光想着宫中缺什么器具呢?!”长孙皇后对儒家所提倡的厚葬久丧并不赞成,主张丧事俭办,不能铺张浪费。她的临终遗言发人深思:“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天下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儿女辈不必令来,见其悲哀,徒乱人意。”如果不看这番话的来历,谁能想到这是1400多年前的一个盛世皇后所言!
最后,她握着唐太宗的手,还不忘嘱咐:“日后,还请陛下纳忠容谏,勿受谗言,减少天下劳役,停止狩猎。我死而瞑目了。”公元636年,年仅36岁的长孙皇后走完了短暂的一生,在她与唐太宗相守的20年间,兢兢业业协助太宗治国安民,为贞观之治的形成作出了历史贡献。
文章原标题为《帝王之妻的标杆人物长孙皇后》,刊载于《学习时报》2019年4月12日第7版
学习时报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余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