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水陆统一监管系统整治长江排污口污染
本报讯(记者王翔)4月12日上午,为期3天,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国际)水务发展论坛在重庆拉开帷幕。来自中国工程院、自然资源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等单位部门的院士和专家学者们,围绕新时代水务战略、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江保护与修复、河长制架构与执行等议题,展开深入探索和交流。
针对大家关注的长江保护与修复问题,一些专家认为,长江保护与修复不能简单地进行点上的治理,而要用系统思维,运用大数据智能化,从根源上加强对长江排污口、黑臭水体等的系统整治。
排查整治排污口,推进水陆统一监管
“长江排污口的整治,是当前长江保护与修复的主要任务之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水环境规划部主任王东介绍了长江保护与修复的主要任务。
他说,为加强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央陆续开展了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专项检查,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自动在线监控,国控断面环境质量监测,以及中央环保督察,对突出环境问题进行整治。
通过攻坚,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以及重点湖库的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用水需求得到基本保障,生态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还存在水污染物排放量大,治理水平有待提高;资源开发和保护矛盾突出;沿线风险源分布密集,环境风险防控压力大等问题。
“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中央安排部署了八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王东说,长江流域排污口整治是其中之一。
他表示,要真正整治好长江排污口,就要系统施策,不仅当前要整治好,后期更要做好水陆统一监管,严防排污口污染重现。目前,各地正在推进相关工作:一是统筹衔接前期长江入河排污口专项检查和整改提升工作安排,对于已查明的问题,加快推进整改;二是及时总结整改提升经验,为进一步深入排查奠定基础;三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深入开展各类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摸索出排污口排查和整治经验,建立健全一整套排污口排查整治标准规范体系。
控源为本,治水的关键在岸上
招商局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航卓表示,重庆地区长江流域地形复杂,因此,要做好水污染防治,关键还在岸上,要做好城市排污、农村面源污染、工业排放等治理,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减少污染排放。
具体举措包括截污纳管、初雨处理、污染控制(限建区、禁建区的设置)等。这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山地河湖防护带,重庆坡地多,可以根据实际地理情况,通过高地建立生态缓冲带、临水隔离线、近岸消纳区来层层降低污染物进行入水体。二是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山地梯级湿地,通过陆生和水生动植物,降解有毒和污染物质,净化水体,进一步削减环境污染。三是融合海绵理念,在满足行洪及护岸的基础上,根据现状不同的区段,营造丰富滨水体验,丰富多样化的物种系统,打造生态岸线。
利用城市智慧“大脑”,进行“厂网河”一体化管理
“随着大数据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智慧化的‘城市大脑’,进行工厂、管网、河流的一体化管理,解决已存在的众多治污难题。”博天环境集团副总裁赵锋锐说,目前各地都加大了对污染的防控治理,但实施过程中还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
一是治理多为单点治理,治标不治本,缺乏系统性。二是在体制上,排水归市政,水资源归水利,污染监管归环保,“九龙治水”导致信息孤岛。三是环境数据大多为集中式采集,开放性普遍不高,各种数据“沉睡”。
因此,必须用数据打通厂网河监管壁垒,使各类监测数据能够在流域治理、管网维护、防洪减灾、水资源调蓄、应急指挥等方面发挥作用。例如,在现今大家关心的排污口整治上,就可以通过大数据,针对不同水厂出口污染物浓度,模拟水质变化情况,进而反向指导污水处理和污水排放,快速有效地进行排污口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