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副中心污染防控有了“城市大脑”落地半月发现问题千余起
新京报快讯(记者许雯)上千传感器、十分钟一次全域扫描、工地扬尘自动感知……记者今日(4月12日)从通州区获悉,高科技防控污染的“城市大脑”落地北京城市副中心20多天以来,已经发现环境问题1600余起。
过去更多依靠人工筛查的环境污染问题,现在能够通过“城市大脑”自动感知。据介绍,这个被称为“城市大脑·生态环境”平台,整合区交通流量视频监控、工地视频监控和高点视频监控等资源,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视频识别等技术,已经在155平方公里的通州核心区完成了智能化环境监测改造。
平台复用了通州区城市管理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已建的1437路视频设备和生态环境局部署的1100个大气环境监测设备,每十分钟完成一次全区扫描,并第一时间将扫描预警结果反馈到综合处理平台,实现对全区的渣土车辆和施工工地环境进行有效监控,大大降低了空气扬尘污染源。
同时,在视频探头覆盖的区域内,针对工地未苫盖、渣土车未苫盖、道路遗撒等问题,“城市大脑”平台基于视频智能算法,实现全天候自动识别和发现。此外,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再利用,也大幅降低建设成本。
通州区经信局副局长张良以渣土车监管举例说,比如平台识别到渣土车,会识别车牌,后台自动比对是否登记,行驶时间和路段是否合规,没苫盖时自动进行拍照取证和报警,线上将问题推送给网格办及相关单位,处理后还需要将处理情况反馈给平台,在不增加人力的情况下,实现对事件闭环管理。
记者获悉,通州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平台试运行20多天以来,已经发现上述环境问题1600余起。下一步,平台业务范围将扩充到园林管理、水务治理等领域。
新京报记者许雯编辑刘丹校对陆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