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企业“讨巧”科创硬标抢食红利
本报记者庞华玮广州报道
科创板冲刺
“先申报上去,到时候如果询价询出来是什么价就是什么价,但是如果一开始报市值40亿,万一到时候询价只有35亿,就失败了。”一位机构人士表示。
4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一个地级市的科创板培训现场,见到当地100多家企业主动报名参加了培训,有企业人士向记者明确表示,希望能尽早上科创板。
这背后,是一个个令企业家们“心生向往之”的故事。
截至2019年4月11日,科创板共受理了65家企业,其中24家进入问询状态。
4月11日,有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至少已有80多家企业递交申请,此外,背后还有一大批企业准备申报科创板。
对于企业急于奔赴科创板,一位投资界的机构人士直接表示:“今年是企业上市黄金期,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
鲶鱼效应
目前科创板“鲶鱼效应”已显现,自从A股新发审委出来之后,A股IPO审核周期也随之明显缩短、审核重点转向企业信披真实性等新变化,过会率提高。
截至4月11日,十八届发审委共计审核12家企业的IPO申请,其中11家企业过会、1家企业被否决,过会率为91.67%。
“再不过,创业板就没有企业去了,全部跑科创板了。”一位业内人士说,最近这段时间,1至3月份,创业板申报数量廖廖无几。
而科创板3月18日开始接收受理材料,3月22日公布了首批9家受理企业名单,4月11日,不到一个月,受理企业已达到65家,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延续。
“不管上科创板也好,还是上A股也好,今年都是黄金时期,审核速度都会很快,而且证监会和交易所在竞争,对企业资源的争夺会很激烈,其实就是相对容易上市。”上述机构人士说。
不过,多数企业似乎对科创板更有兴趣。一家原本想上中小板的企业董秘表示:“我们想今年启动上市。科创板是注册制,标准也不高,大家感觉好上一些,而且估值会高一些,我老板就是这样想的。”
让多数企业感兴趣的是科创板上市速度远比主板快。那么,到底科创板上市有多快?
4月10日,一位大型券商投行人士介绍,“由于科创板实行注册制,申报主要是通过券商渠道的电子申报,5个工作日就要给你受理和预批。”
而与之相对,以往A股申报证监会是采取纸质申报,大家拖着个拉杆箱拉很多资料,现场报给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现场翻阅,如果材料不齐全再把这个纸质资料抱回去补充,下次再来。“科创板不用到现场,如果有补正也是网上进行,不必再跑现场。”
“按规定,科创板的问询不超过3个月,答复不超过3个月,如果严格执行,逻辑上不超过6个月。上交所审完后,再交证监会决定是否同意注册,证监会大概有20多个工作日。科创板申报到上市,大概7到8个月全部能完成。”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与之相对,“现在主板也加快了速度,但理论上主板要完成审核至少也要一年。科创板还是更快。”上述投行人士说,如果遇上非常情况就更久了,其手上一个IPO项目,2014年申报,由于涉及政策性问题,至今仍停留在反馈阶段。“这种情况不会在实行注册制的科创板上发生。”
而且,如果能够赶上科创板上市“头啖汤”,首批或者前几批上市企业很可能有“政策红利”。市场普遍共识是,“超募是肯定的,市场习惯炒作新东西,估值会比较高。”一位业内人士说。
“赶早集”策略、心态
有投行人士表示:“只要在4月30日之前获受理的企业,都可能赶得上第一批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早班车。”
那么,企业怎么才能稳妥地快速上科创板呢?
有业内人士总结上科创板的准入门槛是:“硬科技+至少10亿市值。”
具体来说,科创板普通企业有五套上市标准,它们的市值要求不断上升,从“标准一”的10亿提升至“标准五”的40亿。内在逻辑是:企业的经营确定性越强,对于企业的市值要求越低。反之则越高。
科创板五套上市标准各有侧重。“第一个标准要有盈利,第二个标准要有研发投入,第三个标准要有经营现金流,第四个标准要营业收入足够大,第五个标准市值最高,特别是针对还没盈利的生物医药等行业,目前没有一家企业按照第五套标准来申报,因为大家觉得以这个标准申报有一定的压力,券商也不敢报。”有机构人士表示。
从4月10目前上交所已受理的62家科创板企业申报来看,从上市标准分析,52家企业采用标准一,占比82%。
此外,申报企业中采用上市标准二、标准三、标准四分别有2家、1家、6家,但暂时没有企业采用“标准五”。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爱“标准一”?
上述机构人士说:“很多企业都是按照第一套标准来申报,因为大家求稳,比如说企业符合全部五套标准,市值可以达到100亿,企业有盈利的话,也更愿意按照第一套标准10亿市值来申报。
“先申报上去,到时候如果询价询出来是什么价就是什么价,但是如果一开始报市值40亿,万一到时候询价只有35亿,就失败了。”上述机构人士表示。
一位投行人士也向一家准备申报科创板的企业人士介绍:“如果说公司最后发行的时候达不到市值,会终止发行。所以公司肯定要选上市标准一,最后即使企业能达到50亿市值,也最好选标准一的10亿市值申报。因为要先保证发行,反正这个估值只是发行条件,它跟企业上市发行股票真正卖多少钱没有关系,简单地来说,这只是把门票拿了,企业股票最后该卖多少卖多少,所以现在选择标准一,比较现实。”
不过,部分企业还在观望,要不要上科创板。据记者了解,它们犹豫的一大原因就是科创板有严格的退市制度,科创板没有壳价值,而以往A股退市是连续4年亏损才会退市。
“科创板盈利型企业亏损一年收入没有达标,第二年再不行就要退市,而且永远不能恢复上市。第二年的盈利不能来自卖房、政府补助等,必须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上述机构人士介绍。
不过,部分条件不太好也要去申报科创板企业的心态是,“前面几批上科创板的企业,有政策红利为什么不去争取?大不了退市破产重新来过。”有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