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用5年时间打造一流新型治理平台“城市大脑”

日期:04-10
大数据海淀城市大脑

原标题:海淀用5年时间打造一流新型治理平台“城市大脑”

新京报快讯(记者邓琦摄影记者浦峰)未来海淀将用5年左右时间,将海淀“城市大脑”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新型城市治理平台。

今日上午,海淀区召开“城市大脑”发布会介绍,至2018年底,海淀“城市大脑”框架设计完成。至2020年底,在城市治理领域,海淀“城市大脑”初步建成,将在城管大脑、环保大脑、公共安全大脑等领域取得应用成效。至2022年底,海淀“城市大脑”全面深化应用,将“城市大脑”建设成果向科技城市、科技政府、科技公民等其他领域全面延伸。

机器网 www.shi-fen.com

现场展示的城市安全运行物联网平台,可用于井盖状态、桥梁健康、路面结冰等方面的监测。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什么是“城市大脑”?海淀“城市大脑”建设总体架构为“1+1+2+N”模式,即:一张感知网、一个智能云平台、两个中心(大数据中心、AI计算处理中心)、N个创新应用(前期聚焦5个示范应用)。

“城市大脑”以遍布海淀全域的城市感知网络为硬件基础,以城市大数据为核心资源,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关键技术,以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共建共享为机制保障,对海淀全域进行全感知、全互联、全分析、全响应、全应用。

机器网 www.shi-fen.com

发布会门口使用了人脸识别迎宾系统。摄影/新京报记者浦峰

“城市大脑”可以做什么?据悉,目前,海淀“城市大脑”建设已经在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及城市交通四大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

例如,初步实现城管事件的智能发现和自动化处置。对全区452处城市管理问题高发点位进行自动研判分析,可实现对店外经营、无照游商、堆物堆料、沿街晾晒、暴露垃圾、积存渣土等违法行为的自动识别、自动立案、自动派转、自动核实、自动考核。实现了渣土车无资质、闯红灯、未苫盖、污号牌、挡号牌等行为的自动识别。自2018年10月试运行以来,共抓拍渣土车违法1000余笔。

在环保领域,实现全区空气质量精细化监测预警。建设300余台监测基站,形成全区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同时,建立污染防治快速响应机制,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在城市交通领域,实现全区4286个点位的非现场执法处置。增加“一键式”抓拍模块,12秒抓拍自动生成违法记录。2018年全年共抓拍各类交通违法74万笔,占全市全年总量的51%。同时,运用“车脸识别”技术和视频结构化手段,实现对货车、渣土车违法的自动识别抓拍,共抓拍货车违法3.8万余笔。

另外,在今日发布会上,海淀面向社会征集9个场景解决方案,包括交通综合治理方案、市容环卫提升综合治理方案以及生态环境综合分析及风险防控方案等。

新京报记者邓琦摄影记者浦峰

编辑樊一婧校对郭利琴

杨洪会见美国赫勒·曼纳斯建筑设计事务所高层 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峰会在深举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