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他们,才会理解战友情深

日期:04-10
第一信号彭海燕消防队员

原标题:走近他们,才会理解战友情深

长篇小说《第一信号》面世,作家彭海燕采访近百位浴火奋战的消防队员——

走近他们,才会理解战友情深

机器网 www.shi-fen.com

彭海燕耗时4个月走进消防队员的世界,和消防队员们一起出警,才创作出《第一信号》。

本报记者路艳霞

作家彭海燕是一位21岁男孩的妈妈,去年她耗时4个月走进了消防队员的世界,采访了近百人、查阅了数百万字的消防资料,更和消防队员们一起出警。正是在扎实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她创作出了长篇小说新作《第一信号》,该书最近面世。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她不断感慨说,对于消防人,我们有太多的误解。

缘起

老消防人的赤诚打动了她

小说里的消防队员经历一次次救援,一次次诀别,一次次新生。“消防只是个切口,我想写的社会问题小说,是消防队员的成长和救赎之路。”彭海燕说。在《第一信号》中,主角顾小鳕及其战友顾如铁、战友周子马等,构成了一幅消防队员浴火奋战的群像。

彭海燕写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十八岁的顾小鳕失去了挚爱,也摧毁了他原本优渥的家庭。人生骤然触底之后,需要重建的不仅是心态,更是消防服下一位无名英雄的勇气和担当。当救灾的第一信号响起,人的脆弱、坚强、卑微、崇高都相继登场,警铃声中,唯有大爱能催生消防队员的神圣使命。

其实,这是一部应约的定制小说。一位在消防队干了三十余年的支队政委即将转业,他不打算谋求仕途,而是自谋生路办公司。他找到湖南作协主席王跃文,想约请一位作家写消防题材的长篇小说。王跃文立刻想到了能干的彭海燕,但她起初没有答应,“消防行业我一点儿都不懂,命题作文又受太多束缚。”

半年过去了,那位执著的老消防员还是不愿意放弃,于是大家约了一顿饭,谁知这回他更过分,提出了五点要求:写出消防人的牺牲和奉献,写出这个行业的不易;让读者读完这本书后,能学到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消防常识;要有让人敬佩的消防人物,能给年轻的消防战士提供可以学习的榜样;要写出社会上因不重视消防安全而酿成灾祸给人们的惨痛教训,唤起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书里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要适合改成影视剧。彭海燕说,刚开始她并不接受,但她从这位老消防的眼睛和语气中,感受到了拳拳之心,她渐渐被打动了。

体验

4个月里她和消防员同出警

彭海燕的写作是从真切体验开始的,也正是那些日子,才让她真正懂得了消防队员。去年的4个月时间里,彭海燕查阅了数百万字的消防资料,就像学生一样不懂就问。她还到特警中队去认识各种装备,更和消防战士一起出警。警铃一响,她听到了广播里传来的指令:“1号车出发!”那些夜晚,她从来不敢脱衣服,每天和衣而睡,蹬上套头鞋就跑了出去,她在心里说:“没有人等我,大家在执行任务。”

彭海燕这样告诉记者,在不同的消防中队体验生活,面对的场景也不同。在位于大市场边的一个消防中队,要救援那些跳楼的人,消防队员要铺防护垫、上楼劝说。而在高速路旁的一个消防中队,她深切体会到高速救援的紧张。“有一天晚上,跟着消防队员一起到高速公路救援,可耻的是,很多人占据了应急车道,消防车只得掉头,从对面车道开过去,耽误了时间。”从此以后,她只要一见有谁占用消防车道,心里就充满了痛恨,和生命赛跑的紧张只有感受过,才会有真正的痛楚。

彭海燕前前后后采访了近百位消防人,有劳模、有战士、有已故消防队员的家人。在衡阳火灾中,一位消防队员曾被埋二十多个小时,他死里逃生的感悟更是震撼了她。这些人、那些事,都被浓缩进小说人物形象中。

和这些消防队员近距离接触后,彭海燕深深感慨,很多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对消防人有很多误会,说什么指挥不当,怎么能让他们去送死。“只有走进他们的世界,才会知道战友情是最深的感情,怎么会拿战友的生命当儿戏。”她说,消防人不叫灭火、救火,而是“打火”,因为每一次行动就像打仗一样,有战略部署,要侦察地形、火情,要明确分工,侦察的侦察,搜救的搜救,灭火的灭火,“就像下军棋一样,消防兵是高度行业化的兵种。”

而对于彭海燕来说,这是一次战胜自己的写作,她的父亲曾因工厂事故而去世,从此,她不敢再去殡仪馆。但为了写《第一信号》,她迈出了这一步,去了殡仪馆,“我发现,我一点儿也不害怕了。”

反馈

读者呼吁珍惜消防员的生命

当《第一信号》面世后,那位布置命题作文的老消防员应该会发出胜利的微笑了,因为无论是文学界还是读者,都纷纷为该书点赞。

王跃文第一时间读了这部新作,他说,这部小说将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震惊国内外的几次重大消防事故作为素材,作者并不照搬真实故事,而是作了颇具匠心的艺术处理,使小说读来扣人心弦、充满思辨、发人深省。他还注意到,这部小说中的英烈,如牺牲了的支队长郑小勇、指导员林海泉,以及救火时因建筑物垮塌被埋在废墟下近三十个小时的顾小鳕,都有着平常人物的诉求和习气。他们的成长故事植根于现实,活灵活现,叫人信服。

作家老杰评点道,《第一信号》在繁杂而收放自如的叙事所构建的故事空间里,将主旋律融入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糅入了寻常百姓的喜怒哀乐。“也许这正是这个时代的本真:宏大与微小同生长,民族与个体共荣辱,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紧密相连。”

读者们也看懂了作家的良苦用心。一位读者表示,“看了这本书,我觉得不要对火有偏见,更不要轻视火。火灾一经发生,代价是惨痛的,没人可以让时光倒流,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灾难发生,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消防人员的生命。”读者小容表示,真金不怕火炼,但是人的肉身怕啊,我们还是平常多注意消防安全吧,书里的火灾现场描写实在是太触目惊心了,能防患就尽量“防患于未燃”。

厘清“恶势力” 重罚“套路贷” 女孩的牛津奇遇与申请“秘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