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锐参考|盯上“一带一路”!波音准备干一件大事——
波音正在酝酿“大动作”。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日报道,波音正在考虑推出新机型,或将命名为波音797,预计将于明年作出决定。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报道截图
关于该机型的传闻在此前几年已有不少,但波音的营销主管最新表态却透露出一个重要细节:正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机会,为波音推出新机型提供了“关键性”的动力。
而这也意味着,当美国政府还在对“一带一路”犹疑不定时,以波音为代表的美国企业却看准了机会,纷纷加入其中……
“一带一路”给波音带来新机遇
“波音看到了‘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会,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增多,使开辟更多航线成为可能。”
在7日的报道中,香港《南华早报》开门见山地说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与波音将研发的新机型之间的关系。
报道称,受“一带一路”倡议刺激,波音或将在十年内研发生产一种新的中型飞机——波音797,以满足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日益庞大的空中交通需求。
波音公司市场销售副总裁兰迪·廷塞思表示,新机型可以在中距离航线上运行,在这种距离上,大型双通道客机的飞行成本太高,而单通道飞机的航程又不够。
正是看准了这一空白,波音跃跃欲试。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令很多人提出了对于新机型的需求,这就是波音接下来可能要做的。”廷塞思说,“我们已经在一些区域看到了显著增长。”
▲波音公司市场销售副总裁兰迪·廷塞思(波音官网)
但报道同时指出,波音可能在2020年才会做出最后决定。
事实上,对于波音797机型,波音公司已纠结了很久。
用美国彭博社的话来说,“这可能是波音十年来最重要的决定之一”,因为一旦决定研发,就要投资约150亿美元。
彭博社指出,对于波音或空客这种体量的公司来说,研发一种全新的机型往往是“十年一遇”的事情,成本超支、目标延期是常态,而且一般都要经过数年才能产生收益。
“向前推进研发并不容易,一旦失误,就会影响该公司其他机型的销售,并危及其‘华尔街宠儿’的地位。”报道说。
▲波音797概念图
而也正是出于这些复杂考虑,才有了波音此前的举棋不定,但如今,事情迎来转机:中国的需求被波音视为推进研发的积极因素。
“一款中型机可以更适应中国需要,那是一个机遇,毫无疑问。”廷塞思说。
“西方企业都想分一杯羹”
廷塞思2日出席了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空中丝绸之路论坛,这届论坛的主要话题之一,便是“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航空业带来的机遇。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在论坛上表示,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民航努力做到“一带一路”延伸到哪里,航线就开辟到哪里。
他指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需求大,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人员往来交流频繁,将为各国民航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合作交流。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致辞。
而廷塞思则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加强了区域联系,还推动全球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中国和世界都从中受益。
“波音公司和中国航空行业往来密切,在飞机、基建、培训等各方面都有合作,并且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他说。
而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收获满满的美国企业,并不只有波音。
《纽约时报》2017年的一篇报道披露,中国的建筑与工程企业2014年向美国通用电气订购了价值4亿美元的设备,在海外进行安装,其中绝大部分位于“一带一路”倡议涵盖的地区。到2016年,这些订单总计达到23亿美元。
报道称,有怀疑论者表示,中国企业将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唯一的、真正的赢家,但通用电气不这么想。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我觉得等路修好,港口建成,发电厂完工,其他机会也就跟着来了。”通用电气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段小缨满怀期望地说。
此外,还有花旗银行和霍尼韦尔国际公司等美国企业也都纷纷搭上了“一带一路”的快车,例如前者从中国银行赢得了一笔销售债券合同,而后者则借机发展了向中亚销售处理天然气设备的业务。
“西方企业积极努力从中分一杯羹。”报道说。
面对“一带一路”,美企与美国政府不同调
值得一提的是,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美国企业相比,美国政府所表现出的态度。
“美国虽然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怀疑态度,但美国企业在寻求‘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方面,毫不含糊。”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小锐。
对于波音公司的表态,白明认为,这是一种商业行为。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活跃沿线国家经济,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美国企业自然不愿意错过,这是美国政府想拦也拦不住的。
对此,有美国网友看得很明白:
而对于美国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些言论,外交部此前已有多次回应。
3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尽管美国政府对“一带一路”有一些误解等,但中方一直就有关问题同美方保持着沟通。
4月3日,他再次强调,“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包容、透明的倡议,我们一向欢迎志同道合的国家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来共商、共建、共享,实现合作共赢。
责任编辑: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