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访世园会中国馆:园艺盛宴博大精深
明媚的阳光下,一幢既像中国古代宫殿,又似农舍的半环形建筑异常醒目——这就是北京世园会中国馆。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建筑已经全面完工,目前进入紧张的布展阶段,即将开门迎客。
4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中国馆时,见来自河北赤城的园艺工人周凤梅正和十几位工友一起忙着给中国馆外部的梯田种草。中国馆整个建筑占地4.8公顷,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它借鉴传统的斗拱、榫卯结构,效仿古人“巢居”“穴居”的智慧,将主要展厅覆盖于梯田之下。为何大部分展区要置于梯田之下呢?北京世园会中国馆设计师黎靓告诉记者,这是为了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
除此之外,屋顶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场地采用透水铺装,地下设雨水调蓄池,经回收处理后的雨水被用于梯田灌溉,形成生态微循环。场馆利用地道风的理论,可实现新鲜空气的夏季预冷、冬季预热,能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能耗。中国馆的钢结构屋盖安装有1024块光伏玻璃,光能吸收效率更高,可以更好地适应建筑的形态走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馆是一座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黎靓说。
北京世园局副局长叶大华告诉记者,中国馆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中国生态文化展区、中国省区市园艺产业成就展区、中国园艺类高校及科研单位科研成果展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插花艺术展区。
中国生态文化展区展览面积3500平方米,以园艺为载体,围绕“天地人和”“惠风和畅”“山水和鸣”“祥和逸居”“和而共生”,依次布局。比如“天地人和”展项,以甲骨文、《诗经》中的植物等为素材,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天然质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参观者经历观展过程的“游”与“赏”,“知”与“悟”,从而认知、游览、赏鉴、探究、感悟中国生态文化。
在中国馆一层右侧,记者见到新建成的福建展区。虽然还没完成布展,但美轮美奂的福州古代民居景墙、木作雕花圆拱门、仿古瓦片,让人耳目一新。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福建展馆以“清新福建,绿色生活”为设计主线,将重点展示福建省近年培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蝴蝶兰、红掌等新品种,充分展现园艺、城市、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融。
叶大华告诉记者,中国省区市园艺产业成就展区前厅将以大幅画卷为基底,综合运用实物展陈与场景再现相结合、传统展陈和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地域特色和世界影响。
记者还在现场看到,中国园艺类高校及科研单位科研成果展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插花艺术展区施工都已完成。叶大华说,开展后,人们将在这里看到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原创的园艺产业科技成果,并亲身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艺术的魅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黄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