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寻找烈士父亲 半岁时父亲离家参军成永别

日期:04-03
刘永成父亲烈士

原标题:七旬老人寻找烈士父亲半岁时父亲离家参军成永别

七旬老人委托本报寻找烈士父亲半岁时父亲离家参军竟成永别

“父亲参军后在哪儿牺牲的是我心中埋藏了几十年的疑问,希望扬子晚报‘帮烈士回家’活动能帮帮我寻找到父亲更多的线索,圆我们一家三代人的心愿。”最近,74岁的刘永成致电本报,他的父亲刘以洪1945年7月离家参加了新四军后,就再也没有回来。除了家中一张烈士证书,再也没有关于父亲更多的资料。扬子晚报也将根据刘永成提供的线索,与退伍军人事务部门共同积极调查。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张可

日伪眼皮底下开展地下抗日宣传

父亲刘以洪离家时,刘永成只有半岁。关于父亲的所有经历,都是来自他已故祖父母和母亲的讲述。但就是这位几乎“毫无印象”的父亲,却成为刘永成一辈子的牵挂。“我是父亲的独子,他离家后在哪儿战斗、何时何地牺牲,弄清这些我责无旁贷!”

刘永成介绍,他们家来自江苏淮安涟水县朱码镇殷庄村老庄村民组,民国时期,这里叫“李集乡陈老庄”。刘家是当地的中农,因而得以供父亲上学。“父亲1922年出生,就在他高小快毕业时,日寇打到了涟水县城,因此学校解散了。父亲是家中独子,祖父希望他安心在家打理自家的田地,但父亲并不愿务农。”刘永成说,父亲很早就受到抗日救国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向家人宣传抗日,另一方面在家里办起了私塾,白天家里摆上桌椅,给当地的孩子教书。而到了晚上就偷偷出门,散发、张贴抗日传单。

刘永成回忆说,当年有一条土公路穿过家乡,也是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和日伪势力争锋相对的地方。“我家房子就在路边,也是日伪搜查最厉害的地方。”为了隐蔽自己的地下抗日行动,刘以洪常常把抗日传单用绳子捆在床板的内侧。而夜里出门,都是从第二进和第三进之间的矮墙上翻墙而出,也是为了不惊动父母。

留下半岁儿子离家参军,一走成永别

不过,刘以洪夜里频频翻墙而出还是被邻居发现了。就在刘永成满月的第二天,“日伪军3人来到家里,当时父亲不在家,就抓走了我的祖父。3人在后面押着,祖父在前面走。他趁着3人不注意,帽子、大衣一脱,撒腿往路边的田里跑,3人没反应过来,只能在后面放枪吓唬祖父,并让田里的一个村民拦下祖父。这个村民正好是祖父认识的人,村民在后面追赶一段,佯装摔倒,祖父才得以逃脱。”刘永成说,当时村里光秃秃的,也没有什么遮挡物,祖父逃脱的场景全被家人看到了,大家怕鬼子再来抓人,就也赶紧逃跑。自己当时还在襁褓中,就被夹着跑了三里路,差点被捂死。

1945年7月,父亲刘以洪回到家中待了三四天,不顾祖父的反对,决定向东到盐城阜宁参加新四军。“临走前只是向我母亲交代了几句要好好养育我的话。”这一走也是永别。再后来,就传来了父亲刘以洪在东北打仗牺牲的噩耗。新中国成立后,祖父领到了烈士证,还有满满一车小麦,作为“抚恤金”。

烈士证记录的背后还有哪些经历?

几十年过去了,刘以洪的烈士证也数次进行换发。但刘永成对烈士证上的记录始终存疑。根据刘永成提供的烈士证明书等材料记录,刘以洪生前是“东北民主联军某部战士”,牺牲地点原因是“1946年4月四平,在解放战争中牺牲”,1949年6月20日批准为烈士。

“记录的比较含糊,到底是哪一支部队,在哪场战斗中牺牲,父亲安葬在哪儿,都没有说明。”刘永成说,自己现在年纪大了,觉得尽可能弄清楚父亲离家后的经历,是必须要完成的一件事。他表示,希望委托扬子晚报“帮烈士回家”活动,获得更多父亲在部队和牺牲的情况,以告慰祖父母、母亲的遗愿。

第13次中日经济伙伴关系磋商副部级会议今日在京举行 拎着2000余枚硬币住宾馆 “小偷情侣”专偷摇摇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