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3500多公里绿道打造城市“幸福路”

日期:04-03
绿道莲塘杨国权

原标题:广州3500多公里绿道打造城市“幸福路”

新华社广州4月2日电 3500多公里长的绿道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贯穿着繁华都市和绿野乡村,连接自然山水、公园景区与历史景观。广州依托“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打造贯穿城乡的绿道网络体系,让人们在绿道中感受着生态幸福。

城景交融的绿道让生活慢下来

伴着清晨和煦的微风,在广州科学城创新大厦工作的白领刘宇新踏上“云端绿道”,走向公司。架在马路上、连在高楼间的科学城“云端绿道”,通过连廊实现了山体绿地无隙连接。市民行走于此,即使身边车水马龙,依然能够听到鸟语,闻到花香。

自2010年启动绿道建设以来,广州市黄埔区依托原有路网、水网、公园和绿化带,以绿道串联沿线人文、地理、生态景观,将30多个公园、100多家企业及各种公共设施连接起来。

广州市黄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绿道管理负责人吴朝说,黄埔区高新企业多、年轻人多,创新企业需要更多的灵感与活力。“绿道就如一条牵引线,将企业、公园、地铁站等设施串了起来,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也不再冷冰冰。”

广州绿道还不断完善其配套设施。在LG总部工作的彭宪休息时间常与同事在“LG驿站”休闲聊天,依托绿道而建的休闲驿站提供了无人售卖、手机充电以及直饮水等功能,有效满足了人员的驻停需求。(下转14版)(上接1版)像这样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型绿道驿站目前在广州市黄埔区已有17个,驿站运营方之一的广州锐途自行车租赁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蒋平说,绿道驿站充分考虑城区空间、企业布局特点,力求做到“一站一景”,让市民在绿道中“动得起来、停得下来”。

“广州绿道已成为市民绿色出行之道、休闲健身之道、服务企业的绿色之道。”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杨国权说。

山水相依的绿道让村民富起来

今年61岁的莲塘村村民邱伙永怎么也没有想到,一条绿道,让家门口的野竹林成了游客络绎不绝的热门景点,一家人也从耕地务农转向了开农家乐致富。

邱伙永所在的莲塘村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增江河畔,东边紧靠增江河,西边是连绵起伏的小山丘,整个村子被青山绿水包围着,形成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景色。但因为交通不便,这里一直不为外人所知。

2008年,莲塘村通过租用集体或者村民土地的方式建设乡村绿道。广州市增城区林业和园林局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武畅说,莲塘村在建设绿道时,尽量不占用耕地,绿道从原有的果树林下穿过。

绿道带来了人气,村民也成了经营农家乐的店主。村民邱志伟说,短短一年时间,村里就有30多家农家乐兴起。

随着规模效应显现,邱志伟的农家乐从当初只有4桌,发展到如今的50桌,年营业额达70万元。据统计,2018年莲塘村游客量超过60万人次。

自行车雕塑、自行车主题餐厅、自行车环湖道……2018年,以绿道为主题、占地约2800亩的“莲塘印象”生态园在莲塘村正式营业。公司负责人王勇说,如今生态园有50多位员工,几乎都是来自莲塘村的村民。“真正让村民享受到旅游资源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

提升绿道精细化管理水平让绿道用起来

3500多公里绿道串联起500多个景观、景点,覆盖全市7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服务人口超过1000万,这一连串的数字的背后是广州较早建设绿道的意识,而在杨国权看来,未来更重要的是如何让绿道用起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广州市增城区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将绿道的维护及日常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公共管理范围,将责权分解到属地镇街。受益于绿道建设的莲塘村,则由村民自发成立了一个清洁队,负责清理村公共绿道。

而在高新企业扎堆的黄埔区,绿道的管理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多元化运营管理模式,通过政府采购,引入社会企业参与绿道运营管理。在蒋平看来,多社会主体参与也激发了绿道建设的创新活力。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引领,如何让绿道更受欢迎,也需要更多的‘科技范儿’。”蒋平说,公司正筹划在绿道上配备运动电子打卡系统,以科技带动绿道运营效率和使用体验的提升。

据介绍,在不久的将来,广州还将打造一条钢结构无障碍步道——“云道”,串联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等八个公园,通过空中步道联通断点,实现从中山纪念堂直达白云山。“广州将继续丰富绿道内涵,不断提升绿道网的综合功能效益。”杨国权说。

银保监会发文:禁止第三方平台非法从事保险中介业务 广东开票金额超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