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桥是我们造的想想都骄傲”
南沙大桥建成通车有造桥工人的功劳。
工作虽然辛苦,来自四川29岁的“吉克伍牛仔”一如既往地积极乐观,笑容灿烂。
工人们在安装悬索。
19岁的牟代洪曾是南沙大桥工地上最年轻的造桥工人。南沙大桥建设者肖像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汪万里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石忠情
今天,南沙大桥(虎门二桥)正式通车,这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箱梁悬索桥,与已通车的港珠澳大桥等在珠江口东西岸架起横向“黄金通道”,共同撑起粤港澳大湾区的“主心骨”。
在南沙大桥坭洲水道桥建设过程中,项目业主和施工方齐心协力,创造了344天完成从先导索过江到钢箱梁吊装合龙、82天完成504根3043米主缆索股架设、70天完成176片钢箱梁吊装等一系列悬索桥施工纪录。在桥面铺装中,首创一次摊铺面积超20000平方米的世界纪录。
创造这些纪录的造桥工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因为常常要被风吹日晒雨淋,很多人的脸被晒得黝黑发亮;年轻的小伙子,也慢慢练出了一身肌肉。他们和大桥一同强壮。
焊接工为大桥“强筋壮骨”
南沙大桥正式通车的这一天,徐维章和工友早已奔赴深中通道焊接沉管了。从港珠澳大桥到南沙大桥,再奔赴深中通道,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基础设施的工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南沙大桥钢箱梁里70℃~80℃的高温,徐维章永生难忘。每片钢箱梁宽49.7米,长约12.8米,重约350吨,是世界桥梁史上目前最宽的钢箱梁。
“我们是去年5月进场焊接钢箱梁的,到去年12月份全部完工。现在,还有两三个工友留在现场,清扫钢箱梁里的垃圾。”41岁的徐维章告诉记者。徐维章是安徽人,来自上海振华重工集团。他们承接了虎门二桥坭洲水道桥176片钢箱梁中66片的焊接任务,100个焊接工分成两组,一组干12个小时,日夜不断。
焊接不是在钢箱梁的外面,而是在钢箱梁的里面。“工人要进入钢箱梁的内部,然后在两片钢箱梁间把缝焊接起来。白天钢箱梁里面的温度能达到70℃~80℃,晚上也很闷热。”
公司给他们买了6台空调,每台都是20匹功率,空调的机箱就有小集装箱那么大。“每片钢箱梁外装两台20匹的空调,负责给钢箱梁里面降温,钢箱梁漏风的地方用薄膜封起来,这样工人工作的时候才能稍微舒服一点。”徐维章说,在虎门二桥焊接钢箱梁时,只有这样才能稍稍降温。
南沙大桥就要通车了。这几天,徐维章和工友看电视、看手机新闻时,都感觉“挺自豪的”。
高空作业胜似闲庭信步
南沙大桥坭洲水道桥的主缆由32004根直径只有5毫米的钢丝组成,这种强度达到1960兆帕的钢丝全部为国产,这也是这种大强度钢丝在世界上首次大规模应用。
“虎门二桥安上国产的‘中国芯’,标志着中国桥用钢丝缆索技术已位居世界领先水平。让中国桥梁进一步从‘建造’走向‘智造’。”有业内人士对虎门二桥项目1960兆帕钢丝绳的研发与应用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安装工张飞曾沿着主缆在施工的高空猫道上行走。“没什么怕的,习惯了就好。”他笑着说。高空作业,对他们而言早已经似闲庭信步。
造桥工人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大多是老乡带老乡,“造桥很辛苦,但收入还可以。”很多老乡就跟着老乡也成了造桥工人。
桥面安装为大桥保驾护航
作为桥面栏杆的安装工, 51岁的四川广元人侯本勇拧了无数颗螺丝,一根根扶手慢慢地固定,构成了大桥的保护栏。“每一颗螺丝都非常重要,拧就要拧到位,不能出现返工。”参与南沙大桥建设近两年时间的他,话语中是对本职工作无限的坚定。
19岁的牟代洪曾是南沙大桥工地上最年轻的造桥工人,负责上部结构吊梁等方面的工作.他说,他还干不了技术活,“现在就是打杂,帮着师傅们做点小事”。能够参与南沙大桥的建设,牟代洪和记者说:“我感觉挺自豪的。以后我会跟孩子说你们的爸爸也参与过大工程的建设。”
项目部的临时板房是他们的宿舍。板房里的凌乱是想象得到的,谁也没有把板房当成真正的家。辛苦一天,从大桥上撤下来,洗个澡、吃个饭,倒下就睡,是很多工人最普通的生活。
现在,大桥通车了,造桥工人来了,又走了,板房里的很多房间都空了。留下的工人,把造桥时留下的建筑垃圾、构件全部清理走,恢复生态,尽量减少造桥对附近村民的影响。徐维章没有盼望有朝一日能自己开车上南沙大桥上去走一走。“那桥都是我们造的,这就足够我们骄傲了。”他在电话里笑着说。
多个世界“第一”铸超级“双子桥”
南沙大桥(虎门二桥)项目横跨珠江坭洲水道和大沙水道,拥有两座超千米的特大桥,全部为双塔悬索桥,八车道,全宽49.7米,宽度为世界整体式钢箱梁第一,可谓超级“双子桥”。
其中坭洲水道桥为双塔双跨,主跨1688米,钢箱梁悬索桥世界第一;90米锚碇地下连续墙基础直径为世界第一;主塔高260米,相当于90层楼的高度,高度国内悬索桥第一;主缆第一次采用1960兆帕国产高强度镀锌铝钢丝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