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总书记对四大根本问题的论述,穿越历史,直指当下!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今天,你的朋友圈一定被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重要讲话“刷屏”。4月1日,《求是》杂志即将发表总书记的重要稿件《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我们即将迎来建国七十周年,几多曲折、多少成就,很大程度上,就是看我们对这个重大问题“吃得准不准,干得透不透”。
长安君(微信ID:changan-j)注意到,这篇六千多字的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的一部分。
(图:2013年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总书记亲自为我们解读这个大名词下,最容易引起困惑、也最现实的问题,它们决定着中国未来的道路怎么走。
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说“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谈实现共产主义,他说“想一下子、两下子就进入共产主义,是不切实际的”。
谈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他说“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
如今,六年过去。重读之下,穿越时空的力量仍不减分毫。
尤其对下面四个大问题的回答,字字珠玑,发人深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一个问题: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章开篇,习近平总书记就旗帜鲜明地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新中国建设发展改革的时期,变局和唱衰也没有中断过。总书记对这些论调,有着清醒的认识:
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风景这边独好”。
最终是谁脱颖而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这不是政治教材上干巴巴的标准答案,这是历史从硝烟四起中闯出的结论,人民在浴血奋战后做出的选择。
图: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提出的党和国家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具有长远的重要的意义。图为毛泽东在大会上致开幕词。)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才充满自信地阐述: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明枪已远,暗箭犹存。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也提出了“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冷战结束后,不少发展中国家被迫采纳了西方模式。我们要不要走自己的路?是“全盘西化”还是其他什么化?如果要,该怎么走自己的路?这是摆在所有中国人眼前的现实考卷。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异常坚定: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我们就是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梳理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告诫。
第二个问题:如何正确看待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除了抛出“中国是不是还姓‘社’”的质疑,一些国外反对势力也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他们之所以如此不遗余力,就是因为有全面否定历史造成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这个“成功先例”。
但,历史不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观点清晰: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图: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致开幕词。他在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图为邓小平在大会上致开幕词。)
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前积累的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改革开放很难顺利推进,而没有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不但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甚至可能面临苏联、东欧国家那样的亡党亡国危机。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的不懈奋斗,决定了这段历史的本质,它们不是谁否定了谁,而是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
对党在历史上犯过的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并不回避:
虽然我们党在历史上,包括建国以后的30年中,犯过一些大错误,甚至犯过搞“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大错误,但是我们党终究把革命搞成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1/4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
对借此全盘否定党的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总书记字字铿锵:
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既承认成绩,也不推脱错误,这是共产党人的气度,也是继往开来者的品格。
第三个问题: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进入21世纪,还要不要信仰马克思主义?要怎样信仰马克思主义?
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过。这次,也讲得分外清晰:要坚持,也要创新!
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
这个答案不难理解,关键在如何运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图:左上图为1848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第一版。右上图为1867年《资本论》德文第1卷第一版。下图为恩格斯的题字赠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92年英文版。)
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并不讳言:
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
怎么做?时代呼唤共产党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要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必须用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根本思想武器;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
在习近平总书记口中,“创新”二字,字字千钧:
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屡次谈及创新,甚至把其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此次,他又一次强调发展与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用意值得回味。
第四个问题:如何正确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讲话最后,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未来。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中明确要求: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这提出了两大要求:既要有长远理想,更要经得起现实淬炼,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清醒地指出: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想一下子、两下子就进入共产主义,那是不切实际的。
邓小平同志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几十代人,那是多么长啊!从孔老夫子到现在也不过七十几代人。这样看问题,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上的清醒。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前进的。
尽管道路漫长,但“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如何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套客观标准:
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
总书记认为,至于那些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甚至认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的,是虚无缥缈的人,根本上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
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小伙伴们,读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个重大问题的回答,有没有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长安君还想补充一个背景:这一讲话的首发时间是2013年,是中国进入新时代开始。彼时,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层刚刚产生。彼时,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谈的都是最具纲领性、最重要、也最动摇不得含糊不得的问题。只有在思想上厘清认识、纠正偏差,才能走好接下来的路。
时隔6年多,上述讲话以文章形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重新发表。重新读来,不难感受到总书记对党的路线这个根本问题的深刻把握与良苦用心。现在我们取得的成绩,更甚6年前,但面临的挑战,也比6年前更多。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发人深省、给人启迪,以穿越历史的厚重,照亮13亿国人的前进之路。
我们必须有很强大的战略定力,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最重要的,还是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壮大我们的综合国力,不断改善我们人民的生活,不断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不断为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
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责任编辑: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