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城市群消费潜力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日期:03-31
城市群京东大数据

原标题:发掘城市群消费潜力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发掘城市群消费潜力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京东公共战略研究院 曾 晨 冯 蕾

发掘城市群消费潜力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在于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也在于城镇化。城市群是城镇化主体,研究城市群消费结构和差距,对精准制定消费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其中所涉及的七大城市群将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承担重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未统计港澳)、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七大城市群以14.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53.8%的人口,创造了超过60%的国内生产总值。京东大数据显示,2018年这七大城市群网上消费额已占据全国的69.72%。其中,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不含港澳)、长三角消费总量约占全国的一半,达49.21%。

科学城镇体系的构建对促进消费意义重大

观察七大城市群内部的网上消费数据,可以看出科学的城镇体系对于扩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泰尔指数是衡量地区间不平等度的指标,从网络消费角度运用该指数,可以看到城市群的消费差异以及城市群内部的消费差异。观察我国三大世界级城市群,2016年至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网上消费差异的泰尔指数为0.554、0.512和0.485,粤港澳为0.203、0.186和0.185,长三角为0.395、0.334和0.341。

一是横向比较三个特大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内部消费额差距最大,体现城镇体系短板。从京东大数据分析结果看,京津冀城市群内消费的泰尔系数最大,说明城市群各个城市间消费差异突出。从2018年下半年京东平台网上数据看,北京占据了京津冀城市群六成以上的消费额(62.92%),天津与北京差距较大,占京津冀城市群网上消费总额的12.09%,其他城市只占较少的份额:石家庄4.63%,保定4.14%,廊坊4.11%,唐山2.30%,沧州1.95%。京津冀城市群消费总体表现为北京独大,“虹吸效应”突出。城镇体系缺少梯次过渡,北京、天津之后就是石家庄等城市。这就需要更好发挥北京的带动效应,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产业分工在城市群的合理化分布,从而提升经济效率,拉动消费增长,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的整体协调发展。

二是纵向比较各城市群内部消费占比,可以发现中心城市在下降,非中心城市上升,不平衡性正在缓减。京东大数据显示,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市在京津冀城市群中的网上消费额占比从2016年上半年的69.3%降至2018年下半年的62.9%;其他非中心城市尽管占比较小但逐步增长,雄安新区所在的河北保定市的同期数据从2.93%上升至4.14%,石家庄从3.74%升至4.63%。同样,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从2016年上半年到2018年下半年,广州市消费额占比从34.5%下降到31.9%,非中心城市呈现较快增长,珠海同期数据从2.6%增长到3.4%,惠州从4.17%增至5.18%。此外,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市消费额占比从2016年上半年的37.4%下降到2018年下半年的34.5%,杭州、常州也均有小幅下降,而其他非中心城市则均呈现增长态势,宁波从3.71%增长到4.09%,苏州从10.33%增至10.65%。这也体现了非中心城市在消费扩容升级中蕴含的巨大潜力。整体来看,城市群间、城市群内消费的泰尔指数均逐年减少,显示发展的不平衡性正在缓减,这是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是梯级城镇体系对扩消费有更强拉动力,促消费政策需要从新型城镇化视角进行统筹谋划。长三角多级中心的城镇体系有利于促进整体消费。京东大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长三角城市群网上消费占全国的18.66%,高于京津冀城市群(17.22%)的占比。数据显示,长三角的苏浙皖3省共占全国百强县的47席,2018年前三季度,长三角26个城市(不含泰州)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均超过8%,远高于城市平均水平。2018年,长三角城乡电商消费差距进一步缩小,消费呈现均衡化发展态式。

从特大城市群网上消费特征可以看到,科学的城镇体系对于促进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建议相关部门从交通布局、产业布局、人口布局上统筹推进经济增长和消费扩容,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均衡发展中激活城市群增长新动能。

中西部城市群消费增长空间巨大

中国有近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持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将直接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

用2016年和2017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十大中心城市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数据,计算消费支出弹性可以看到,郑州市人均收入每增加1元钱,带动的消费不足1元;重庆、西安、成都等人均年收入小于50000元的城市,每增加1元钱,带动的消费在1元至1.3元;而在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人均年收入大于50000元的城市,每增加1元钱,带动的消费在1.3元至1.7元。值得说明的是,这一结论使用的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计算得出,未考虑人口流动和异地消费因素,但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特大城市消费动力更为强劲,消费升级空间巨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成为当务之急。与此同时,社会保障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在中西部城市,减少后顾之忧对扩大消费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观察消费者的年龄结构可以发现,七大城市群消费者年龄结构基本一致。京东大数据显示,占比最高的都是26岁至35岁的用户。值得关注的是,16岁至25岁用户在中原城市群消费占29.29%,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占27.76%,在关中平原城市群占28.42%,在长三角城市群占26.07%,在京津冀城市群占25.29%,年轻消费者新的消费理念和购物行为将更加深刻地影响中西部未来消费走向。

中原城市群消费增速有利于提升中国消费的量级和能级

京东大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七大城市群网上消费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20%。

从七大城市群消费占比看,体现为“一降一升”。京东大数据显示,一方面,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网上消费占全国比重呈现逐年下降态势,长三角2016年上半年占全国消费比重为20.44%,2018年同期则为18.66%,京津冀2016年上半年为18.64%,2018年上半年则为17.22%;另一方面,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占全国消费比重则呈现逐年上升,中原城市群消费总量占全国比重从2016年上半年的3.95%增至2018年上半年的4.77%,成渝城市群从6.53%增至6.76%。以四川省为例,2018年高端食品、美妆产品、智能家居用品网上消费的增长率达到25%,从皮包、腕表等奢侈品消费数据看,成都部分指标超过广州、深圳,仅次于京沪。这体现了中西部地区进入消费增长的快车道,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保障加固、收入水平稳步提升,中西部消费潜力巨大。

由此,科学研判城市群消费潜力,按不同城市群消费特征分类制定促消费政策显得更加重要。尤其针对中西部地区,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现更加积极的系统性促消费政策,将有利于从全局提升中国消费的量级和能级。

曾 晨 冯 蕾

第一个5G手机通话拨通了 你所在城市还要等多久? 女童重病住院38次 父亲离奇消失后称孩子不是我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