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道连通致富路 环境吸引异乡人
航拍增城鹤之洲湿地公园绿道,郁郁葱葱。
美如画,鹤之洲湿地公园的连接桥。
大洋网讯 “广东绿道,增城首创。”增城绿道不仅带动了广东绿道的兴旺发达,也带来了增城本地经济的兴旺发达。因为绿道,农家乐盛行,乡村经济振兴;因为农家乐,“穷小子”发家致富,从此不再娶媳妇难。临海而设的南沙绿道颇具滨海风情。滨海绿道将南沙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串珠成链,打造出一条绿色的“产业走廊”。各路人马在此安身立命,打拼,为自己,也为南沙。
增城区
荔乡仙境 乐游农家
从2008年至今,增城区已建成绿道总长约553公里,以及桥头综合服务区、莲塘综合服务区、湖心岛服务区等24个驿站,还有新塘镇万田花园、四望岗公园、仙村镇紫薇花园、小楼镇桃花园、正果镇杜鹃花园等多个特色园区,构成了贯穿南北、环山绕水的绿道网络。
增城绿道按照等级分为省立绿道、市立绿道、区本级绿道三个层级,打造了一批富有田园风光特色的休闲精品线路。此外,增城区着力赋予绿道绿色经济功能,大力建设农民增收、生态旅游、城乡宜居的“绿色廊道”,初步实现了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效益的有机统一。
代表·莲塘春色
莲塘村位于增城区荔城街,是个有700多人的村庄,东边紧靠增江河,西边是连绵起伏的小山丘,被文人墨客命名为“莲塘春色”。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稻田、菜地、鱼塘、莲池、湿地,还有荔枝林、乌榄林、香蕉林、竹林,构成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景。
增城莲塘村绿道,居民休闲骑行。
莲塘春色绿道集休闲、观光、娱乐、健身于一体,拥有3公里的得天独厚的增江美景河岸线,景区内设置自行车、电瓶车、登山、步行等不同类型的交通游路线,成为广州地区周末休闲度假的一个新去处。
声音
“富裕村的姑娘愿意嫁过来了”
2010年前,莲塘村人均年收入才2000元。莲塘村老村长邱伙永说,那时村民种的大都是水稻、番薯、甘蔗和荔枝、乌榄等,虽然勤劳,但量有限,加之靠天吃饭,一个字“穷”。究竟有多穷呢?现是一农家乐老板的邱志伟告诉记者,他们村的年轻人穷到都娶不起老婆,外村的姑娘不想嫁进来,本村的姑娘拼着命要嫁出去。
2010年后,有了绿道,有了农家乐,一切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绿道修好了,游客蜂拥而来。”邱伙永说,为让游客玩吃上饭,村里开起了农家乐,收入“噌噌噌”往上涨。邱伙永也开了一家,一年可赚个20来万。村里人均年收入达到了2万元。
邱志伟最多的时候年收入上百万,现在也有70万。有钱了年轻人就再不愁娶不到老婆,“石滩、新塘那些南边富裕村的姑娘也有愿意嫁过来的。”邱志伟自豪的说。
南沙区
畅游水乡 环境引才
南沙绿道临海而设,具有独特的滨海风情,258公里滨海绿道遍布南沙主城区和郊区。绿道沿线既有水乡特色的公园和湿地,如大角山海滨公园、南沙湿地游览区,又有雄伟壮观的现代化临港工业,如广州丰田汽车城、中船造船基地、广州港南沙港区;既有寓意深刻的文化古迹民俗,如鹿颈先秦文化遗址、南沙天后宫,也有群众喜爱的百万葵园和十九涌渔人码头。
南沙绿道大多经过城市主干道、海堤、水道、桥梁、湿地,调动了南沙各类特色元素共同打造亲水绿道。从一开始,南沙建设绿道就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将绿道建设多元化,丰富其形式和内涵,用节约建设来支撑低碳绿道。绿道的建成带动周边旅游和商业的发展,所以说南沙滨海绿道既是生态、健康、休闲之道,也是沿线人民群众致富小康之道。
代表·蕉门河绿道
蕉门绿道位于蕉门河畔,始建于2010年,是全省贯通最早的绿道之一。自2016年起,南沙区逐年对蕉门河沿线开展景观改造工作。目前,在蕉门河岸边已种满了开花的乔木和水生植物,其中尤以大腹木棉最为显眼,两岸种植了3000余株开花乔木,包括30多个品种,实现“四季有花”。蕉门河区域已被授予市级赏花点荣誉,成为南沙首个市级赏花点。
南沙蕉门河两岸。
蕉门河沿线仍在进行景观改造。
2019年,南沙区政府将按计划开展蕉门河南段和蕉门河北段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惜墨如金、精工细作”为工作原则,强调生态优先,保护原生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小人工痕迹,控制硬质构筑的面积和体量,尽量接近“郊野公园”的模式。
声音
“充分体现了环境对人才的吸引”
“每次有港澳的朋友过来,我都会带他们到蕉门河、南沙湿地公园等地方走走,让他们也感受下在这里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广州澳创电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黄家伦告诉记者,1年前,他的创业团队入驻南沙“创汇谷”,他从那时形成了在蕉门河绿道夜跑的习惯。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物联网研发部总监高民说,每天忙碌的工作之后,会出来走走,看到满眼的绿色就觉得心情舒畅。霍英东研究院所在位置也是碧水和绿荫环抱,往前走就是南沙天后宫和大角山海滨公园。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位香港科大知名教授依托研究院,在内地参与科研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功孵化出8家高科技企业。“这充分体现了环境对人才的吸引。”高民说。
撰文 信时记者黄熙灯 通讯员穗林园宣
摄影 信时记者叶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