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百货零售业年度发展报告发布:六大特点值得关注
第17届中国百货零售业年会暨商业创新峰会28日在京召开。会上,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了《2018-2019年度中国百货零售业的发展报告》。
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6.8%、3.2%、6.2%和1.8%。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表示,各个业态增速普遍放缓,线上线下都面临较大压力。百货业态经历多年的痛苦转型,整体有触底回升迹象并呈现出线上线上加速融合、并购重组持续深化等6大特点:
一是线上线下融合初见成效。
线上线下融合是零售业发展的趋势,也是行业的共识。目前百货业线上线下融合的手段更多样化,做法更务实、接地气。
二是企业并购重组持续深化。
2018年以来发生的主要零售并购重组案例中,与百货业相关的超过了一半。并购的原因既有强强联合也有弱肉强食,行业集中化加速并向渠道上游延伸。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有真正线上能力的实体企业将越来越占据优势。
三是自采自营模式深入探索。
百货业最被诟病的是商品经营能力。近年来,百货企业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除了传统自营较为突出的信誉楼、安德利等百货公司外,百盛的自营业务销售额占比达到20%左右,王府井推出了“梦工厂”内部创业项目、新世界开发了N+系列自有品牌体系、汉光百货的化妆品绝大部分为自营。
四是集合店呈现多元化发展。
集合店是在专业店基础上的演绎,是对某一品类或某些关联品类的集中经营。集合店的作用一是聚客,二是提效,除了在服装和化妆领域继续深化,在餐饮、娱乐,甚至是珠宝也开始有了新的尝试。
在经营方式上,零售商集合店大多与自采自营相结合,有的采用合伙人制,成为独立业务线条,独立拓展开店。
五是IP、文化和体验成聚客利器。
客流不足是零售普遍问题,在吸引客流上,百货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增加体验品类和服务功能相对简单易行,自创个性化的IP、开展文化营销相对复杂,但成为吸引流量和彰显个性的重要手段。
六是会员营销借助技术发力。
随着市场的逐步饱和,获取流量的增量越来越困难,如何挖掘顾客特别是会员的存量价值成为企业制胜关键。结合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百货企业的会员管理能力已大为改观。以前会员到店看不见、认不出、抓不住,现在通过一些技术工具基本上可以实现数据采集、会员激活、客户标签、精准营销等一系列动作。
楚修齐表示,百货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做了大量努力,取得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不利的经营局面。
(经济日报 记者: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