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亦庄用抢攻硬技术支撑高质量
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鼎足,开发区不出意料地又一次迎来“开门红”:2019年1-2月,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02.6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总量排名全市前列。
光环之下,是开发区聚焦高精尖,瞄准国家战略、苦练科技成果转化硬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添动力、聚红利、增活力。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既要顺应经济规律,又要积极主动作为,既要落实在发展的各方面各领域,又要突出重点。对于以高精尖产业发展为安身立命之本的开发区来说,选准突破口和主攻点,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得尤为重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王少峰说。
作为北京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应该向何处着力?对此,开发区有清醒的认识,即把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作为己任,瞄准技术前沿,主攻国家急需,集中力量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项目,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为此,开发区不断梳理产业结构,“聚齐左邻右舍”“打通任督二脉”的全产业链式布局,成为重点产业腾飞的加速器。为实现产业链精准布局,开发区画出32个“产业链图”,从中选取适合北京发展的项目。通过吸引龙头企业落地带动,充分利用国有投融资平台,进行核心技术、关键环节布局,带动全产业链大步前进。
拿新型显示产业来说,很多人想不到,如今风光无限的新型显示巨头京东方,曾经根本生产不出大尺寸液晶面板。而国内消费者为了能看上高品质、大尺寸电视,不得不花大价钱购买装有进口液晶显示屏的电视机。为此,开发区通过支持企业增品种、提品质的一系列举措:投融资“实招”减轻资金压力,帮助企业快速做大、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技术“硬招”破解发展瓶颈,在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形成突破,打破国际垄断。联动“新招”打通产业链条,链接企业发展的上下游资源,提高产品质量。2009年,京东方开始在开发区建设国内首条8.5代线,在开发区的支持下,京东方上下游十数家国际知名企业陆续进驻开发区。
如今,厚积薄发的京东方已连续多年保持全球业内专利申请量第一。2018年,京东方新增专利申请量9585件,其中发明专利超90%,累计可使用专利超7万件,覆盖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同时,京东方在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显示器显示屏、电视显示屏五大应用领域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窥斑见豹。开发区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在关键环节、核心技术、标准制定上超前布局、提早谋划,聚焦芯片制造等“卡脖子”领域,努力培育“杀手锏”。目前,开发区已经形成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四足鼎立”的局面,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千家,近五年累计研制出国际领先、填补空白的新产品300多项,2018年,研制国际领先、填补国际空白的新技术67项、新产品65项。
目前,开发区拥有国家级、市级研发机构超过220家,组建了产业联盟56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6个,中小企业特色园3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1家,建设了院士专家工作站2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4家,为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保障。此外,开发区还充分发挥战略新兴产业基金的引导放大作用,通过用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等重点基金吸引重大项目落地。
多措并举为企业“聚红利”收到了实效:2018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完成近500亿元,同比增长8.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50件,居全市首位。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等20个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也取得阶段性突破,随之而来的是一批高精尖科技成果的落地开花。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梁胜看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营造公平市场环境、优化政府服务、推进政企学研用协同等措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才能不断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