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标一流湾区 优化营商环境
3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大力度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硬仗,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会议指出,从“减”字入手促进简政。落实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证照分离”、简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减工业生产许可证等措施。
“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政简易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句”正在全国各地化为行动、变成现实。
3月26日,南沙对外发布《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实施办法(试行)》,《办法》实施后,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获得电力”指标评分有望进入全球前列。企业接电将实现零成本、零上门、零审批,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获得电力”是评价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所有企业所盼、所想、所需,接电零成本、零上门、零审批,为企业减少用电麻烦,企业就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跑市场。这种“减法”要多做,这样的“零”多多益善。
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南沙充分发挥自贸区制度创新优势,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努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广州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营商环境改革任务,聚焦三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三个重点改革区域示范和六大“走在全国前列”改革举措,充分展现广州先行先试、主动探索的改革担当和改革魄力,且取得不俗成绩。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整个过程“无纸化”“零见面”“零收费”;商事登记审批实现“今天约、明天办、后天取”;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实行“单一窗口、一套表格”受理,商务备案时限由3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据市商务局透露,2018年,全市新注册企业28万家,增长36.5%,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3142家,增长91.5%。企业用实际行动,为广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投上信任票。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广州要在新起点上创造新优势,就必须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标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企业满意度为标尺,倒逼营商环境改善;既要做“减法”,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马上改、坚决改、彻底改,减掉企业负担,“减”出市场活力,又要做“加法”,完善相关立法与执法,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尤其要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机遇,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
建设一流湾区,一流营商环境是标配。纵观世界三大湾区成长史,其快速发展背后的制度性因素,就是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挥香港、澳门的开放平台与示范作用,支持珠三角九市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规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行政干预,加强市场综合监管,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打好优化营商环境这场硬仗,广州要有紧迫感,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优强项、抓弱项、补短板,推动城市之间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一道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更高水平开放。
(广报评论员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