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莞数字文化馆试点建设获文化和旅游部专家组肯定
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模式 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专家检查组到东莞对国家第一批数字文化馆试点建设进行实地检查 通讯员 黄孟良 摄
昨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中心组织的专家检查组到东莞对国家第一批数字文化馆试点建设进行实地检查。专家组一行实地检查了市文化馆、东城分馆和33小镇共享文化馆,组织召开了试点工作建设汇报会。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王莉、公共服务处处长王惠,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等领导陪同检查并出席汇报会。
汇报会上,杨晓棠致辞表示,经过3年多的试点建设,数字文化馆建设从东莞市文化馆推广到了全市,形成了线上线下并重、现代便捷高效开放的服务体系,不断增强高质量文化供给,成为了东莞文化的一张响亮名片,希望在专家组的实地检查和悉心指导下,进一步提升水平,不断完善建设。
2020年分馆制将覆盖全市
汇报会上,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以“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和现代文化馆的转型实践”为题,对东莞数字文化馆试点建设工作进行了汇报,随后专家组认真查阅了试点建设的相关材料,询问了相关问题。在评价和反馈环节,专家们对东莞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
据悉,目前东莞数字文化馆“文化莞家”已建成了“线上平台+线下空间+数字资源库”的服务框架,并基本形成总分馆数字化运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服务实效。截至今年3月23日,“文化莞家”平台已覆盖全市文化系统各直属单位和各镇街,上线近两年来共发布活动1889个,推出可预订票数9.8万多张;发布培训813个,提供学位数4.5万个;平台访问量超过687.57万人次,每天近万人次;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2916条,阅读量近565万次,吸引粉丝量超过37万人。
同时,打造了东莞文化网络电视、走进艺术云课堂等平台,目前实现1121个数字文化资源上线,推出了少儿粤剧、书法密码、东莞新编广场舞3个慕课,手机摄影、民族舞、水彩画、尤克里里等慕课正加紧拍摄制作。并先后开展活动网络直播21场,在线观众累计123.6万人次。
此外,市文化馆还着力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基本形成上下联动、统一管理、便捷有效的总分馆数字化运作模式。通过线上平台的数据分析,倒逼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目前,全市已建成文化馆镇街基层分馆15个,共享文化馆6个,其余19个园区、镇、街道将于2019年和2020年分步建成。
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东莞市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以文化馆现代化提升为落脚点,并将数字化建设作为长期推进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在建设中,注重实效,线上线下并重推进数字化,实体数字体验空间建设注重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线上平台注重吸引群众参与和支撑文化馆总分馆制线上互联互通、统筹管理。在数字化运作和推广中,东莞市文化馆合纵连横,形成开放包容的服务新格局,纵向深入基层,延伸服务半径,横向扩大社会影响,吸引社会力量共建共享。经过数字文化馆的试点建设及应用,东莞市文化馆全面革新了服务手段,也切实转变了文化馆的服务意识和管理运作模式,彻底改变了文化馆人的服务理念和工作方式,有效推动了文化馆的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未来,东莞市文化馆还将进一步创新线上线下互动的服务模式,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总分馆服务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提升社会化参与水平,真正打通东莞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记者 沈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