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在3月上映,文艺片的春天已经来了?假象而已

日期:03-27
绿皮书文艺片过春天

原标题:扎堆在3月上映,文艺片的春天已经来了?假象而已

在2月底的时候,大家纷纷热议,多部电影定档在三月,感觉这个三月的电影市场会分外热闹。尤其当中有大量的并不是市场常见的文艺氛围的影片集中出现在这个初春时节,未免让人又借用一句流行的话,说文艺片的春天已经来了。其中有在柏林斩获影帝后大奖的《地久天长》,被誉为最佳处女作的《过春天》,张猛藏匿了一年的《阳台上》。在海外方面,也有刚刚收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绿皮书》和最佳男主角的《波西米亚狂想曲》。

三月部分文艺片剧照。图源网络

可是,这些电影上映后,无论是获得了国际重要奖项的,还是前期口碑爆棚的,除了《绿皮书》外,都没有实现相应的市场反馈,全部加起来票房都不及一部《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不免让人有点倒春寒的意思。

要厘清这其中的大众呼吁和市场冷板凳的关系,首先要界定出到底什么是文艺片?文艺片不是一个类型概念,而且也不算是一种产业概念,它更类似于一种广泛观众的主观认定,也就是不具备商业制作、商业元素、商业吸引力的影片,大众会统一认定为文艺片。简而言之,普通观众会觉得这类影片与自己无关。

我们可以单拎出正在上映的《过春天》,从故事元素和呈现来说,《过春天》已经很接近犯罪类型影片,而且全片节奏也比较紧凑,情节性充沛,它并不是一种大众熟悉、认定的文艺片故事,是什么把它归给了文艺片范畴内?一是所聚焦的人物群体较为特别,有现实批判意义;二是从全片的演出阵容到拍摄手法,都比较去市场化,不是商业投资的大体量作品。

《过春天》剧照。图源网络

反观《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从外观上来说,这也是一个无法归属到商业类型中的文艺片样式作品,但它在剧作层面上与大众结合得极其紧密。在该片宣传中,主打“哭”这一主观情绪引导元素,而“哭”对于观众来说,同样是一个有效的商业吸引力,作为一种情感宣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娱乐”手段。再如,被认作文艺片的《绿皮书》也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但本质上而言,《绿皮书》在好莱坞创作体系中属于商业喜剧范畴,是一部正儿八经的商业片创作。因此,它本身的商业元素加上奥斯卡的加持,才吸引到大批观众进入电影院中观看。

这些特例,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文艺片春天的假象。从丰富院线电影类型的角度而言,近年来的确有越来越多不同创作方式、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影片进入到院线当中,尤其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成立后,给更多中外艺术影片提供了登上大银幕的机会。但是考虑到中国电影观众的基数,以及日益增长的银幕数量,在这样庞大的数字中,这些影片的加入犹如几滴水之于海洋一般,看上去集中、扩大了影响,实际上真正的受众与原来并无差异。

文艺体质的影片,要更好地下沉到中国主力观众的视线中,依然需要不少时间。这不仅仅是一味强调影片质量可以达到的目标,还需要更为优化的战略部署。这个春天虽然来得很慢,但一定会到来的。

□耳朵(影评人)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校对危卓

外交部:哈萨克斯坦外长此刻访华 体现对中哈关系的重视 青岛海关查证走私出口木炭700余吨 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