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34万余人 云南会泽实现年劳务收入110亿元
2019年春节过后,在无数务工人员离乡务工的旅途中,56岁的张昌云带领着175位老乡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乘车出发,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浙江省绍兴市一家专门从事衣服染料生产和销售的工厂。
今年是张昌云第九次带着老乡们外出务工。在9年时间里,已有累计超过1000人跟着他走出“家门”。
会泽县外出务工人员乘车出发赴外地务工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今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转岗职工、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300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50万人。
位于滇东北的云南曲靖会泽县,庞大的人口数量在云南省129 个县中排名第三,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会泽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多条腿走路”,努力实现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走出去才能改变命运
会泽县者海镇犀牛村是会泽县较为典型的“务工村”,全村共有1373户4764人,外出务工达1313人,基本实现了户均1人在外务工。
而张昌云就是该村最早选择外出务工的贫困村民之一。
没有外出务工时,张昌云和祖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靠种庄稼维持生计。由于家中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地里只能种点洋芋和包谷。收成不好的时候,家里连包谷饭都吃不上,平时吃肉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2006年2月,在会泽县委、县政府的组织带动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了浙江绍兴。
“刚到厂里时,我做接染料的活,那是最脏最苦的工作。由于自己有点文化,也比较能吃苦,干了三个月就被调整为打包工人。后来,又做到了领班,现在主要负责厂里的安保工作。”随着眼界的开拓和收入的增加,他意识到外出务工对他们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随后,他带着妻子、两个儿子和儿媳、女儿女婿都到浙江绍兴打工,“我们现在全家人均年收入6万元左右,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张昌云说,如今家中盖起了新房,小儿子在会泽县城买了房,大儿子也过上了有车有房的新生活。“以前从未想过自己也能过上这种好日子,真是心满意足了。”
同样是靠外出务工,会泽县大井乡双车村半山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高关林,如今再也不用为两个孩子的读书问题发愁了。
“在家种地收入太低,还要供两个孩子读大学,压力太大了。”他说,尽管一家人节衣缩食,但依旧是入不敷出。“现在从老家到厦门打工,除了供孩子读书外,还能节约点钱寄给父母。”
高关林和妻子2017年3月到厦门,主要从事组装水龙头的工作,每人每月有4500元的收入,两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都解决了,生活也过得比以前好多了。
打工致富不忘“穷老乡”
外出打工最重要的是什么?
张昌云的答案很简单:踏实、肯学、苦干。
2010年,由于张昌云工作出色,得到了厂里领导的认可,成为劳工招聘的负责人。
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张昌云,深知文化程度低的村民土里刨食的不容易,成为劳工招聘负责人后,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的乡亲。
于是从那年开始,他回到会泽县招聘务工人员。“刚回会泽招人的时候,因为外面打工的工资比较高,有的人认为我是搞传销的,都不愿意相信。没有办法,我只能先把亲戚朋友招过来,然后大家一传十十传百,都认同了打工可以改变贫困的面貌,再后来,有务工意愿的人,会主动给我打电话了!”张昌云说道。
张昌云在浙江绍兴务工
张昌云成了远近闻名的“务工经纪人”,“我出来打工就再没换过
电话号码,就是害怕有事大家想找我找不到。”打工期间,张昌云还会定期联络厂里的会泽籍务工人员,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连续9年,他将会泽县1000多位老乡带出“家门”。最让他自豪的是,由他带出的第一批务工人员,几乎都住进了新房。
因为外出务工人数多,犀牛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茅草房消失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购买了小汽车,务工经济成为犀牛村群众“改变贫穷、改变命运”的重要出路。
张昌云的付出也获得了另一种回报,他荣获“浙江省百家优秀农民工”“企业优秀职工”等称号。2018年底,他还被会泽县推选为“百名最美扶贫人物”。
说到这些荣誉,这个憨厚的汉子既有骄傲又有几分腼腆,“只要大家日子都过好了,就是最好的。”
就业一人 脱贫一户
在会泽县,像张昌云、高关林这样靠外出务工,实现致富增收、过上好日子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只是会泽县34万务工人员的缩影。
他们依靠外出务工改变贫困、脱贫致富,除了自身的勤劳和努力外,也得益于会泽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与支持。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拥有百万人口的会泽县没有坐等机遇,而是主动出击,规模化组织“农民大军”进城务工,实现脱贫致富。
为支持当地群众转移就业,会泽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6个工作组,对外负责搜集岗位信息建立“就业超市”,对内分片包保开展组织动员。同时,创新工作模式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全流程服务。
会泽县举办2019年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暨沪滇协作外出务工人员培训会
“自2016年以来,会泽县投入就业扶贫资金5000多万元,建立技能扶贫实训基地、产业扶贫培训基地。” 会泽县扶贫办主任刘林说,当地政府把培训学校“搬”到乡镇、村组和田边地头,对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的贫困群众开展“短平快”的免费技能培训,“我们还组织开展钢筋工、砌筑工、育婴师等技能培训近900期,10万多人次参加了培训。”
通过送教到村、送学到户、送技到人,会泽县努力做到户均有1人通过培训实现转移就业。
此外,会泽县还创建国家级就业扶贫基地3个、县级转移就业示范基地14个,认定就业扶贫车间23家,培养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用工主体1200余家,先后与上海、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并定期组织开展劳务对接活动等。
今年,会泽县先后发放岗位信息宣传手册11万份,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供就业岗位1.6万个,深入23个乡(镇、街道)、易地扶贫搬迁新城举办现场招聘会50场次。目前,已新增转移就业15000多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占了三分之一。
会泽县转移就业现场欢送会
截至2018年底,会泽这个人口大县,已累计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34万多人,占会泽县总劳动力一半还多,实现年劳务收入110亿元。
见了世面的张昌云觉得家乡还应该有更多人出来务工,“我43岁之前根本没想到会有今天的好日子,眼界也很窄,如果我们家乡的人再多出来一些,到外面学个一技之长,相信大家的日子会更好过。”张昌云坚信,未来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