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重在“软环境” 规则衔接发挥地域优势
本报记者李振实习生杨诚广州报道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发布月余,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话题仍然成为“2019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焦点。
3月25日,广东省长马兴瑞在该论坛上表示,将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把广东较为完善的科研体系、产业体系优势与港澳高端科研力量强强联合,布局建设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也提出,香港大有潜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贡献,并从中受惠。香港期待未来与广东九个内地城市和澳门,同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有共同愿景的企业和机构紧密合作。
在受访专家看来,香港、澳门是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和自由贸易港,珠三角九市是中国内地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有足够的硬件条件,也不缺乏基础设施条件,但在制度、规则和软环境上仍有差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是推动三地在规则上相互衔接。
优势互补攻科研
马兴瑞在论坛上提出要布局建设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粤港澳大湾区近期已加速布局了多个联合实验室。
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其下辖的两所研究机构——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其中,“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未来将大力发展应用数学的演算法基础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联合实验室”则致力于推动环境保护研究。
3月3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也与香港城市大学携手成立了“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以加强与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专才培训、科研和设备上的合作。
同日,香港科技大学也传出了牵头组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香港分部的消息,建设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有关组建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实际上,粤港澳三地早已将建设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提上日程,甚至推出了高达1亿元人民币的联合资助计划。
以香港为例,香港特区政府在2018年11月就宣布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成立“联合实验室资助计划”,拨款3000万港元资助获中国科学院认可的联合实验室。包括2018年新增的5所联合实验室在内,目前香港获中科院认可的联合实验室共有22所。
而今年1月2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在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专场记者会上获悉,广东今年将安排1亿元人民币支持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联合资助计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联合资助计划为的是实现广东省财政科研资金顺利“过境”,推动粤港澳三地联合开展前沿技术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同时,促进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学数据与港澳开放共享,强化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对接合作。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建设联合实验室意味着要把港澳元素纳入到实验室中,实现优势互补攻科研。以香港为例,香港在联合实验室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把内地的产业和科技资源实现国际化配置。
营造“软环境”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无论在经济总量还是在创新经济活力上都取得了不错成绩。其中,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6万亿美元,超过了旧金山湾区,接近纽约湾区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内还集聚了4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个国家级大科学装置,4所世界100强的大学。
在林江看来,尽管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硬件条件已经相当不错,有了建设联合实验室的基础和实力,但在细节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广东科研人员多次往返港澳仍要按需申请办理签注;大科学装置、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学数据在与港澳开放共享上还有改善空间。
林江认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要的挑战来自于广东与港澳的制度、规则不一样,必须要实现广东与港澳在制度规则上的对接,才能够顺利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汪云兴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除了在大装置、大平台、大团队、大学等“硬条件”方面发力外,更为关键是能够促进这些创新要素高效发挥作用的“科研体制机制”供给。
在他看来,以科研体制创新为核心内容的科技“软环境”营造是促进区域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
他以世界三大湾区关于创新成果保护和激励、金融支持、税收安排等制度安排举例,比如美国的史蒂文森-怀德勒技术创新法、拜杜法案、联邦技术转移法,日本的促进基础技术开发的各项税制、大学技术转让出让促进法等等,很大程度上促使这些湾区成为世界上创新生态发育最成熟、创新集群最具多样性、创新环境最优越的地区。
他认为,香港侧重研发和金融等服务,广东侧重成果转化和产品开发,粤港澳三地在规则对接时也应强调发挥出各个城市的比较优势。“只有如此,联合实验室才有利于形成‘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品开发’的协同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