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既要溪水清,又要猪儿欢——福建新罗区生猪养殖“治污记”
新华社福州3月25日电题:既要溪水清,又要猪儿欢——福建新罗区生猪养殖“治污记”
新华社记者项开来、陈弘毅
三月的闽西老区春光明媚,清甜的空气中溢满了花香。走进福建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大东村,三百多年的古榕抽出了新芽,清澈的溪水缓缓流过,新修的溪畔栈道蜿蜒曲折。
外人难以想象,两年前溪旁还是大大小小几十家生猪养殖场,猪的排泄物未经处理直排入溪。一到夏天,村里臭气熏天,村民经常被小黑虫叮满红包。
新罗区是福建生猪重点产区之一,最高峰时年出栏170多万头。“房前屋后空地几乎都被利用起来养猪。”雁石镇党委书记吴志煌说。
无序养殖带来环境不堪重负。虽然新罗区拥有7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但与青山相伴的却是“黑水” “臭气”,小流域基本都是劣五类黑臭水体。
从2009年开始,当地党委政府多次下决心整治生猪养殖业污染,但由于基层执法力量有限,环保检查难以“全覆盖”,养殖户和执法部门经常玩“躲猫猫”,成效都不理想。
“经常是干部前脚刚离开,养殖户后脚就开始偷排。更为甚者,不少村民趁着深夜四处丢弃病死猪,最高峰时全镇一年有上万头,环境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大池镇党委书记蔡艺勇坦言。
2017年初,严重的生猪养殖污染导致辖区水质持续恶化,大池镇被区里“黄牌警告”,如果环境再无明显改善,养猪业将可能“整体退出”。
消息一出,大大小小的养殖户们坐不住了。大家纷纷到镇政府讨说法:“这是我们的饭碗,不养了日子咋过?”
“养猪是大家的‘饭碗’,党委政府也希望大家能端稳饭碗。但如果任由偷排漏排,环境质量持续恶化,最后全镇生猪养殖被‘叫停’,损害的是大家共同的利益。”镇干部一席话说完,养殖户们开始反思。
猪要养,人也要活。在政府的组织下,养殖户们远赴广西等地学习环保经验,引进先进技术进行环保“升级”。根据环境承载量,大池镇生猪存栏量比高峰时下降了一半左右,并向规模化养殖场集中。房前屋后的“小、散、乱”养猪场全面清理,规模养殖场则选择远离村庄。全镇1千多家养猪场,目前只剩下100多家规模化养猪场。
养殖户吴美月2017年投入200余万元对猪场进行改造,引入了大型机械设备,猪的排泄物混合了菌种充分发酵后转化为有机肥,实现了无害化处理。
“过去的环保是‘做给政府看’,现在是‘做给自己看’。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环保状况,要是因环保问题被关停,损失太大了。”吴美月说。
“养殖户之间互相监督、村民义务监督、镇里还组建了河道专管员队伍,一有偷排就有无数眼睛盯着,一有举报必有执法,”大池镇养猪协会会长黄炳荣说。
今年正月十四,一家种猪场趁着夜色偷偷排放污水。不到一小时,区环保局执法人员就敲开了猪场大门,负责人傻了眼:“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原来,河道专管员深夜巡逻时发现河道异样,村民也赶来指引,迅速锁定污染源取证。
如今,全区流域生态整体好转。在雁石镇大吉村,曾是黑臭水体的大吉溪如今清澈见底,消失多年的水草、小鱼又回来了。
“一猪独大”的局面正在改变。大东村副主任吴江龙告诉记者,一开始村民也很不理解,特别是小型养殖户转产转业难,后来通过工厂打工、特色种植等逐步消化,慢慢大家也都接受了。记者在村里看到,拆除的猪栏被复垦为农田,种上了百香果、莲藕等特色农产品。过去不敢想的乡村游,如今也开始摆上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