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第三十五中副校长王红军:具备生存和学术能力再出国
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3月24日,由新京报、新东方联合主办的2019国际教育择校展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针对当下不少学生在没有做好完整的出国准备就出国,这样存在很多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副校长、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国际部首任主管校长王红军与现场观众分享了生存能力、学术能力、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留学准备心得。
生存能力、学术能力是重中之重
出国后孩子要自己独立面对生活。因此王红军认为,准备留学的学生首先应具备全面的生存能力再出去。除了在家培养独立生活习惯,校园寄宿生活也可以给孩子得到较好的锻炼。在集体生活中,孩子学会心中有他人,考虑更周全,并让孩子学会独处。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舍得与放手,给孩子试错的机会,这样出去以后会更成熟,也会更有责任感。
除了生存能力之外,学术准备很重要。王红军称,留学准备并不仅仅是准备语言、标化成绩,更多是要用英语来学习课程,因为学术、学科知识很重要,学术论文写作更重要。
根据王红军的经验,孩子到国外大学第一年最困难就是论文写作,包括如何查阅文献、如何搜索文献、如何写文献综述。在海外,高中生这方面训练非常多,而国内则不足。此外,国外大学日常阅读量很大,几乎每天50-120页的阅读量,尤其是名校。如果我孩子阅读速度和阅读量跟不上,在学业中很难坚持。
王红军表示,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很重要,国内课程模式多为我讲你听,但实际上,最训练思维的课堂应该是基于问题解决方式的合作式、项目式学习,以及科学类学习。如果在大学出国之前能够转变学习方式,学生到大学会如鱼得水。
高中阶段应完成生涯决策
很多家长问,为什么我的孩子不主动?王红军认为,这是因为他目标不够明确。因此,学生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并不是考出分数,也不是能上什么样的大学,而是孩子在高中阶段要完成自己人生第一次生涯决策,完成自己迈入社会的第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王红军认为,生涯决策包含两大部分,对自我的认知和对外部的探索。家长要舍得给孩子花时间、搭平台,积极去尝试。例如,让孩子多接触科技、人文、艺术等课程,并寻找到自己喜欢什么课。此外可以让孩子多参加各种世界比赛,工程类、科学类、体育类、演讲类等。
充分尝试之后,可以开始做第一次生涯决策。比如未来想学习理科、工科、商科、人文还是艺术;去哪个国家学哪些课程,选择常规申请还是直升项目……想清这些问题,就会有针对性地形成自己的留学路径。而每个阶段,生涯决策都可以不断调整。
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