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壮士断腕式的改革

日期:03-18
政府工作报告绩效管理中央

原标题:推进壮士断腕式的改革

推进壮士断腕式的改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减税降费成为备受瞩目的亮点之一。李克强总理在3月15日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今年)把增值税和单位社保缴费率降下来,减税降费红利近两万亿元。这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性举措。

根据安排,今年4月1日开始,会把占增值税50%多的制造业增值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把建筑业等部分行业降1个百分点,其他所有行业也确保只减不增。与此同时,从5月1日开始,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从原规定的20%降到16%。早前,中国也调高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推出个人所得税抵扣政策。

这是一次全方位的降税费行动,可以明显减轻企业压力,提高个人在分配中的比例,有利于促进企业投资与个人消费。应当说,与此前扩大财政支出、放松货币的做法完全不同,现在的政策更公平、更有效。这是政府工作理念的巨大转变,也是壮士断腕式的真改革。

减税降费让利于社会,并增加经济活力。而仅仅扩大财政支出并增加货币供应的话,只会让某些部门获益,比如钢铁水泥煤电等传统工业,也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但是,会让全社会承受更高的成本,比如整体经济会缴纳更高的地租。其次,会带来传统行业大规模产能过剩,尤其是钢铁水泥煤电等行业。

最大的危害是刺激广泛的套利活动。比如每一次积极财政与宽松货币政策都会带来资产(房价、股票价格)上涨,产生周期性的自产套利机会,也包括金融套利。此外,一些新兴产业如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财政补贴政策导致大量企业在各地设厂赚取补贴,产生大规模的低水平供给,不利于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发展。

当前从减税降费入手,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优胜劣汰,鼓励公平竞争,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同时,就像李克强总理所说,给实体经济、给企业让利,让他们在国民收入分配的蛋糕中的比例更大,这样能更多带动就业,让就业人群增加收入,改善分配结构,扩大国内消费。

但是,我们也要警惕在给制造业减税的同时,这种降低成本的好处被上游企业“抢走”。在过去几年,也有过在总量上不小的减税规模,但企业成本依然不断上涨。考虑到税费的稳定性,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主要来自原材料、地租和人工。其中原材料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去产能或者执行更严格的环保政策导致上游企业产能减少,增加了议价能力,当下游企业有税收减免优惠时,上游企业可能会趁机涨价,制造业则因为竞争激烈无法将成本上涨完全传导给消费者。

当前,舆论更关心的是中央财政的可持续性。由于进行了大规模减税政策,与此同时,又继续扩大基建支出,确保民生重点领域、三大攻坚战支出只增不减,会产生赤字,影响到财政的可持续性。从李克强总理的发言看,当前的主要对策是政府过紧日子,压缩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而且增加特定的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进入国库,并把长期沉淀的资金收回。

但是,这些措施本身挖潜能力有限,增收减支空间有限。因此,还是要从制度上精简机构,避免过大的减支弹性。今年过了紧日子,明年腰又粗起来——这种循环应该被杜绝。该取消的补贴应该取消,该取消的部门要尽快改制或关闭。应该尽快将更多的国企股权划归社保基金,避免继续由财政承担巨额补贴。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最终补充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去年就提出到2020年底中央部门和省级层面要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应该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当前的财政收支压力会形成倒逼机制,加速执行全面实施绩效管理。

更大的挑战在于,减税降费后中央财政压力并不沉重,但一部分地方政府可能面临更大的财政风险,因为这些地方本身就存在较大的财政赤字,减税降费后压力更大。因此,不仅要推进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更要尽快推进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避免地方政府无米下炊。

早在去年,财政部就提出构建以共享税为主的中央地方收入分配格局,表示会加快税制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范围,形成财力协调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政府工作报告最终增加“尽快推进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显然是减税降费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加的缘故。

4月15日前校园全面排查食堂安全隐患 “通宵娱乐”助力海南夜经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