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门诊用药报销50% 最快或8月纳入医保

日期:03-18
慢性病纳入医保

原标题:慢性病门诊用药报销50% 最快或8月纳入医保

本报记者王佳昕北京报道

国家再次送出民生大礼包。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在谈及看病就医问题时,李克强表示,今年要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给予50%的报销。

这将惠及我国4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但具体报销多少并未写明。数日后,总理再次提及慢性病患者用药,并明确了50%的报销比例。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蒋健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慢性病最终主要造成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医疗费用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为国家、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

“国家一直很关注慢性病,此前患者有慢病补助,门诊用药报销50%后,患者负担会进一步减轻。”3月15日,患糖尿病16年的马魏(化名)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一老一小”问题也得到了总理的关注。李克强指出,养老、托幼服务有困难,应引起更高的重视。要创新机制,对接群众需求,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挥之不去”的慢性病

自马魏于2002年被确诊为糖尿病,已经过去了整整16年。漫长的病史,让他成了糖尿病的“半个专家”。

“我应该算是年纪轻轻就得病的,确诊的时候30岁出头,过去大家对糖尿病的了解还不多,当时我心情很差,以为自己的人生要完了,还撕了很多家人给我买的治疗书。现如今再看,身边的糖尿病患者太多了,还有好多人血糖高,甚至小儿糖尿病也越来越多。”马魏告诉记者。

糖尿病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引起血糖升高的一种疾病。以现如今的医学手段,糖尿病无法根治,会终身跟随患者,患者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服用药物等方式稳定血糖,控制病情。

但这并不代表糖尿病不危险。马魏表示,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涉及全身的并发症,伤害心脑血管、眼底、四肢、肾脏等,严重者危及生命。脑梗、心梗、尿毒症、眼失明都可能由糖尿病所导致。“在医院我曾认识一病友,因糖尿病足而不得不选择截肢。”

糖尿病是典型的慢性病之一,也具备了慢性病的几大特点:不传染、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以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是我国人民健康的最主要威胁,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我国总死亡的87.2%,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81.3%。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和疾病负担还将持续上升。

用药入医保或8月落定

伴随慢性病患者的,或是终身用药。

马魏向记者列举了自己在治病上的开销:每天早、中、晚饭前各要注射一次胰岛素,睡前需再注射一次;为了防止并发症,要服用降血脂等药物,每月用药平均需要500元。此外,糖尿病需要定期复查,如果去一线城市的大医院做全面检查,一次可能就要2万元。

“国家有慢病补助,在本地指定医院买药能报销。我的病情控制得比较好,一些严重的病友要比我多吃很多种药,开销自然更大。慢性病门诊用药报销50%,利好患者,减轻了我们的负担。”马魏表示。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主任余卫业认为,糖尿病、高血压既是一种疾病,又是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控制好血压、血糖对于降低它们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我国是脑卒中大国,将糖尿病、高血压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对于保障我国人民健康,降低伤残,十分重要。

事实上,慢性病用药入医保的速度要比想象中更快。3月13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调入药品中就包含了慢性病用药。按照时间表,2019年6-7月进入谈判阶段,8月即可发布谈判准入目录。

余卫业则表示,做好慢性病防控需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技术部门支持和全社会共同参与。不仅要做好治疗,更要关口前移,做好健康人群预防、高危人群危险因素逆转,保障全民健康。

在社区解决“一老一小”问题

除了看病就医,“一老一小”也是今年全国“两会”的民生热点。

目前,我国老龄化速度快,60岁以上人口约有2.5亿人,65岁以上约有1.7亿人,6岁以下儿童有上亿人。他们的服务问题涉及绝大多数家庭,但我国在这方面却供给不足。“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托幼难更为突出。而养老机构能提供的服务是:每百人只有三个床位。有大城市统计,可能要到90岁后才能等到养老床位。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

但即便继续加大发展力度,可能还是跟不上需求增长速度,怎么破?3月15日,李克强肯定了社区养老托幼服务。他表示,这样可以做到就近可及、普惠公平,只要安全可靠,大家是欢迎的。所以要创新机制,对接群众需求,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例如,提供公租房,让从事助餐助行、日间照料、康复、老年大学等社会力量免费使用,还可以给予水电气的费用减免,可以减税免税。

同时,李克强指出,社区工作人员、政府有关部门要保障公平准入,把主要力量放在公正监管上,确保这些服务安全可靠,对违规的要坚决逐出市场,让老人、孩子、家庭都放心安心。

在业内人士看来,发展社区养老托幼已成为共识。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曾表示,从国情来看,做好老年护理和老年照护,机构护理不是主要方向,而在社区和家庭。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也表示,若想在花钱较少的情况下切实解决问题,可以鼓励家庭“托育点”的建设,基于邻里间信任,就近方便婴幼儿托管。

关于0-3岁托育,民主党派也纷纷建言,呼吁国家尽快明确顶层设计,深挖社区和非营利部门在提供儿童和家庭服务中的潜力,鼓励企业自己或与邻近社区合作开办托育机构。

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一直在研究0-3岁的托育政策,应该很快就会有这方面的政策意见出台。

小微贷款成本如何再降:金融科技提升产出效率 布鲁诺咖啡在京连续关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