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出租车上的家 副驾驶永远是女儿
2019年3月12日,哈尔滨,14岁的慧慧坐在父亲何海波所开出租车的副驾驶位置上。 新京报记者尹亚飞 摄
何海波46岁,哈尔滨人。开了十多年出租车,副驾驶的位子上几乎没坐过别人,只有自己的女儿。
女儿慧慧今年14岁了,有着不太幸运的降临。出生时因为脐带绕在脖子上,导致脑部损伤,二级智力残疾,智商永远留在了四岁。这让她走路不顺畅,手臂弯曲,流口水,至今只会说两个简单的词:爸爸,奶奶。
女儿不到一岁时,妻子跟何海波商量,想把这个女儿送到乡下娘家养,两人再要一个。何海波心里很清楚,“送出去就意味着不要这个孩子了”,他坚决不同意,“自己的孩子凭啥让别人养?她有残疾,在别人手里谁能给你养活好?”
夫妻间裂痕出现了,弥合不了。没多久,妻子回了娘家,提出离婚,答应孩子18岁以前每年给2000元抚养费,孩子落给了何海波。
带孩子能难到哪儿去,何海波觉得没有什么能难住他一个东北大老爷们儿,他学着叠尿不湿,试奶水温热,给孩子一口一口喂饭,唱儿歌,念童话,想尽办法逗孩子开心,可一天下来,比踩了一天油门还累。
“你这事办得挺爷们儿”
何海波和女儿住在松花江边一栋老楼里。老楼的年龄跟何海波的年纪正好相当,是自己下岗前无线电厂的一栋家属楼。
房子不大,只有25平方米,为了让女儿感受到温暖,何海波专门给女儿布置了一间儿童房,四周是粉色的壁纸,墙上挂着小黄人、小熊和圣诞老人,全是女儿喜欢的,还贴着小星星、月亮、蜻蜓和蝴蝶。女儿夜里睡不好觉,何海波就打开开关,粉色墙上的小灯一闪一闪亮晶晶,女儿就安稳睡着了。
何海波家,墙上贴着许多儿童画图案和玩偶,还有两张女儿的照片。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摄
最开始,是何海波母亲和姐姐来帮着带慧慧,磕磕绊绊了四年,女儿长到四岁,奶奶身体越来越差,很难再照顾她,重担全压给了何海波。怎么能既照顾女儿,又不耽误工作?
在哈尔滨,乘客坐出租车允许拼车,有一天,何海波抱起女儿,小心翼翼地放在副驾驶位上,扎紧安全带,就开车上路了。此后十年,何海波经常拉着女儿出车,三年前母亲去世后,女儿无人照料,他的副驾驶几乎再没坐过别人。
2019年3月11日,哈尔滨,何海波和14岁的女儿慧慧,这辆出租车是他们父女俩赖以生存的依靠。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摄
3月10日早晨5点,何海波像往常一样匆匆起床,做了一碗西红柿鸡蛋汤,再把女儿叫醒。
都说女儿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何海波觉得女儿是自己的小天使,慢慢改观了自己。以前何海波自认为是个糙老爷们儿,毛手毛脚根本不会做饭,现在是一把下厨的好手,最拿手的是女儿最喜欢的可乐翅中。
第一次给女儿做饭时,他买来菜谱研究,一个菜要做八次十次才觉得成功,菜做失败了自己吃,做成功了,最后放盐的时候,怕不得女儿的意,他放一点儿盐,自己尝一下,让女儿尝一下,再放一点盐,自己尝一下,再让女儿尝一下,如此三番,直到女儿满意为止。女儿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何海波就一勺一勺地喂她吃饭。
吃完早饭,何海波要走到一公里外的停车场取车,准备出车拉活。出门前,他给女儿打开电视,把插座藏好,煤气罐阀门拧紧,家在四楼,窗户上专门安装了栏杆。
早晨6点多,取回车,他上楼背上女儿,让女儿坐进副驾驶,系紧安全带,安全带从女儿的脖子上斜搭下来,何海波担心她不舒服,专门做了一个加高的软垫。
载着女儿和希望,何海波明黄色的TK665出租车驶入哈尔滨的清晨。打车的乘客一招手,问一句顺不顺道,何海波声音敞亮,“去哪儿都顺道,这是我姑娘。”
中午11点多,女儿拍拍肚子,何海波就知道是饿了,他点了一碗炒面,12块钱,用筷子一根一根地夹给女儿吃。
慧慧和父亲的交流主要靠简单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何海波每每都能准确地理解女儿想要表达的意思。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摄
出租车一开就是七八个小时,别说孩子,就是何海波也受不了,腰酸腿麻,女儿更是坐不住,何海波经常开一会儿,就下车陪女儿去公园、广场或超市逛一会儿。
开出租车挣的是速度,抢的是时间,开快了能多拉几个乘客。何海波年轻时开车猛,看到黄灯一脚油就冲过去了,看到有人路边招手,一脚油门超车,一脚刹车停下,就能抢到一个乘客。但是现在,他在市里开车时速从不超过60公里,从不闯黄灯,从不超车违章,“我不怕别人笑话我开车慢,因为车上坐着我的姑娘啊。”
开了十多年车,何海波见过各种各样的乘客。不少乘客听说他自己养着残疾的女儿,无不感叹一句,“你这事办得挺爷们儿”,下车的时候多给10块钱,或者丢下50块钱不让找零。有的乘客在车上跟女儿玩,送女儿零食和饮料。和同行一起趴活,同行揽个大活,会给何海波让他先拉客。何海波感觉无比暖心。
也有乘客故意刁难,有装醉不给钱的,有说没送到地方不给钱的,有假装去取钱溜走的,有微信扫码付钱假装扫上了拉开车门就跑的,有的说平时打车到这儿13块钱,今天怎么多了两块钱,拒不给钱,不然就投诉你车上拉着女儿影响到别人了,投诉服务态度不好,临了还来一句“哥不是差钱的人。”
何海波说,搁以前自己的暴脾气,早就跟人吵吵起来了,但是现在车上坐着女儿,他得忍气吞声,不收人车钱,笑着赔不是,告诉自己吃亏是福,“万一吵吵起来,动了手,伤到咱家姑娘呢。”
“开心比痛苦多,就值了”
一天时间,何海波带着女儿跑了差不多150公里,收了230块钱,刨除130元份子钱和50元气钱,这一天只挣了50块钱。何海波说,网约车多了,出租车越来越不好干,带着女儿拉活,收入比平常低了很多,基本三四个人打车的看见他就不伸手了。不过何海波觉得钱可以随时挣,跟挣钱相比,能陪伴她开开心心的更重要,“少挣一点钱,挣钱不就是为了她开心嘛。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我确实也承受了不少东西,但跟女儿在一起就很开心,开心比痛苦多,就值了。”
何海波在给记者讲述这些年的种种,14岁的女儿慧慧时不时去抱一下爸爸。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摄
很多人给何海波介绍对象,重新组建家庭,何海波要求首先要接受他的姑娘,“这样的人很少。”其实何海波最大的担心是,半路夫妻一般对方也有孩子,他要分出一部分爱给另一个孩子,这样女儿得到的爱就少了一点,而万一对方对女儿不好,女儿不像别的孩子可以表达出来。
养女不易,女儿今年14岁,是个大姑娘了,第一次来月经不会换卫生巾,女儿害怕,何海波也急得难受,最后让自己的姐姐来帮忙。
一个月下来,刨除吃喝,何海波能攒下四五百块钱,他存到折子上,满四千块钱就取出来,带女儿进行一次康复训练。每进行一次康复训练,何海波就站在旁边偷偷学习,滚手,捏肩,推拿,记在心上,下班回家后自己给女儿做康复。
3月11日下午,有好心人给何海波送来了一个助力器,能够协助腿脚不便的小孩走路的设备,可是女儿用不上,父女俩合计,把助力器送到社区残联。“我们送给用得着的小朋友,好不好啊姑娘?”女儿笑呵呵地点头。
2019年3月11日,哈尔滨,14岁的慧慧和父亲一起去给残联送儿童助力器。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摄
何海波也有烦恼的时候。有时候一个月挣不出份子钱,何海波就凌晨四点出车,到火车站趴活,拉到早晨八点回家,再给女儿做饭,然后父女俩一起出车。
下午收车回家,何海波买菜,拖地,洗衣服。女儿的衣服多,都是街坊四邻好心人送的。因为女儿流口水,口水滴在衣服上,湿哒哒的衣服穿着肯定不舒服,何海波就给女儿一天一换,他愿意让女儿穿浅色的衣服,“浅色衣服一埋汰就能看出来,马上就给她换,深色衣服一眼看不出埋汰来,可她穿着不舒服。”
晚上,女儿托着颤巍巍的身体给何海波换拖鞋,装模做样给他捏脚,何海波很是受用,顿时觉得一天的疲惫全没了。“人活一世,开心不开心都是一天,我就想让我姑娘开心,我姑娘开心,我就开心。就这样过日子呗。”这个男人说。
几乎每天,就连春节,何海波都载着女儿,载着他的全部,开着他那辆明黄色的出租车,行驶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雨雪霜冻。
你要问何海波,对女儿的爱有多深,这个东北大老爷们儿一时变得羞答答,不知如何作答,“一天跑150公里,就有150公里的爱吧。”
文|新京报记者 王瑞锋 实习生 刘静贤 编辑|胡杰 校对 | 危卓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