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投入如何多向教师倾斜:涨工资、增编制
本报记者王佳昕实习生曾继儒赵佳慧北京报道
在世人眼中,教师是崇高、充满奉献精神的职业,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也是不少人所向往的。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教师成了最心酸的职业之一,工资低、没地位、压力大、待遇差……这些标签贴在了教师头上。
据《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的数据,教师月工资3000-5000元占比最高,超一半受访者不满意自己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并表示如果重新选择不愿意当老师。六成受访者不认为教师这一职业社会地位高,受尊重。
尽管国家要求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仍有不少地区尚未落实;没有编制的教师大有人在,尤其是学前教育;在广袤的乡村,教师流失问题严重。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今年财力虽然很紧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民主党派、代表委员们也纷纷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待遇提升发声。
一些基层教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希望国家更重视基础教育和教师行业,提高教师的社会认可度、薪酬、地位,让从业者更有自豪感。
拉平教师与公务员收入
从业30余年的赵雅(化名)是河南省一所小学的资深教师。虽然是小学老师,但身处全国教育大省,赵雅的工作节奏相当快。
3月12日,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工作量大、琐碎事情多。学生们每天都要早读,因此自己往往七点钟就出门上班。一天的时间忙于教学、备课、批改作业、接待家长、处理学生问题、准备公开课,以及各种活动。“到了下班时间,人下班了,但思想却没有停下来,还是要想着明天怎么讲课等各种事务。”
2018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明确要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赵雅表示,教师和公务员待遇持平,对于城市中的在编教师来说还能够落实到位,但在有的县、乡,现在还没有完全兑现。
目前,教师群体每月有教龄津贴,但标准极低,三十多年未作调整,基本起不到补贴作用。1985年颁布的《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规定教龄津贴的标准是:教龄满5年不满10年的,每月3元;满10年不满15年的,每月5元;满15年不满20年的,每月7元;满20年以上的,每月10元。这个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33年前,教师的工资约为每月几十元,上述标准起到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作用。但时过境迁,教龄津贴早已无法满足需求。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第一实验学校校长崔建梅建议,教龄津贴应随着其他津贴和补贴的增长而增长。全国人大代表、西华师范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苟兴龙也呼吁,提高教师待遇,至少不应低于当地一些公务员待遇。
赵雅表示,希望国家能在基础教育上下功夫,提高教师的社会认可度、薪酬,让他们在从事基础教育行业时有自豪感。
用编制稳定教师队伍
相较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师,学前教育教师的待遇更差。
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但是,幼师群体准备好了吗?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民盟中央的提案指出,幼教主力是非在编幼儿教师,待遇偏低导致队伍稳定性差。由于编制不足、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偏低等原因,导致幼教职业吸引力不足,基层幼儿教师多数是大专或职高类学历,甚至还存在无证上岗现象。部分学校教师年流失率达10%以上。
“今年全市涨工资,我们每个月比中小学教师少涨150元。”一名幼儿园教师3月14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3月14日,浙江省政协副秘书长、民盟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徐燕峰向记者表示,全国的幼师编制很少,从浙江和部分省市的情况来看,幼师缺编、无编是普遍问题。浙江教育虽走在全国前列,但幼师编制也超不过20%,80%都是临时用工、编外用工。而有无编制的最大差别,在于教师工资待遇和幼师队伍稳定性。对于幼师而言,体制内人员收入可能是体制外的三到四倍,甚至五倍。
“我们曾调研过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编外用工年收入5万元,有事业编制则是20万元,相差4倍。此外,我了解到某大学幼师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工资,要比同届其他专业本科生低20%。这些现状导致幼师队伍不稳定,幼儿教育质量无法提升。”徐燕峰说。
此外,记者了解到,有些地方的幼师虽有编制,但和小学老师编制混合使用,没有专门的幼师编制。
因此,民盟中央建议,鼓励各地统筹利用幼、小教师编制资源,争取对学前教育进行单独列编。鼓励地方成立幼教集团,对辖区范围内非在编教师进行统一分配管理,通过政府购买幼教集团服务的形式,尽快完善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并给予非在编教师参照事业单位社保待遇。
徐燕峰认为,要按照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去划定幼教专项编制。有编制者方有恒心,当待遇提升了,流动性自然下降了。当幼师真正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幼儿教育的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跃升。
事实上,编制问题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同样存在。被社会所熟知的代课教师,往往都是没有编制的。
2014年11月,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合理均衡配置,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民盟中央的提案指出,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我国教育发展需求相比,现行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偏紧,越来越难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应适时予以修订完善。
3月14日,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汝成告诉记者,城镇化进程下的城镇中小学学生增加,“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教师生育、未来学龄人口的增加,以及小班化教学等新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对编制进行调整,否则会影响教学秩序和质量。我们呼吁“有编没编都要同工同酬”,但没编制对稳定教师队伍有很大影响。
“建议有关部门根据新形势对当前的教师队伍情况进行摸底,并作出调整。同时,在教师中实行机动编制,哪个地方学生多老师少了,要对编制作适当调整,教师可以在一个地区根据编制,带编流动。”王汝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