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通缩不足惧,也不要大意
3月14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CPI在温和上涨,PPI涨幅回落但仍保持上涨,所以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性比较小。
从通胀到通缩,好像也就是一转脸的工夫。去年夏天,市场讨论的还是“滞涨”的忧虑,现在则开始警惕通缩。通缩往往意味着居民不敢消费,企业不敢投资,银行不敢放贷。判断通缩是否来临,可以从物价、货币和经济增长三个方面来判断,即物价全面下降,货币供给不足,经济增长出现衰退。
比较中国目前的状况,物价走低、资产价格也处于下降通道,但尚未走向“全面”。货币政策趋宽,M2和社融开始反弹,减税降费为经济增长带来乐观情绪。因此,目前的通缩更多是预期之一,而非压倒性的风险。
不过,“通缩”预期其来有自。从经济指标来看,CPI和PPI均超预期持续回落,这触发了人们对于中国经济通缩的某种担心。另一方面,投资和消费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现。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继续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汽车和手机消费不足,两位数的增速渐行渐远。
通缩总是和有效需求不足联系在一起,而每一次的政府投资救市,都是在解决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同时又加大了长期的有效需求不足。通缩风险隐隐约约,既是因为要消化前期刺激政策,过剩产能需要慢慢出清,也是因为当前企业缺少投资欲望。经济学家许小年就说过,市场不是差钱,而是差可以挣钱的投资机会。这个机会,不是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划就能自动激活的,而是需要在供给端释放市场和企业的经济活力和投资冲动,重构目前低迷的投资预期。
伴随着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双调整,政府投资驱动和人口红利不再属于新常态,储蓄下降,消费不足,成为每个老龄化社会均要遭遇的发展瓶颈。各国经济部门无一例外,都会选择货币宽松政策,长期低利率成为现实。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出路,就在于有没有挖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世纪之交的股市泡沫,为互联网经济提供了足够的资本支撑。因此,当泡沫破裂的时候,互联网经济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已经完成储备,为FANG们的横空出世奠定基础。另一个例子,是日本上世纪90年代股市楼市泡沫破裂之后,因为迟迟没有找到新的产业引擎,一直为泡沫所累,直到现在。
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转型国家,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在政府投资之外,更有加快市场改革,激活创新。通过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和民生财政,大幅降低市场环境的制度成本,让民资焕发活力,才能避免坠入“通缩”和“滞涨”,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