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张延明:用四条“丝路”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4日讯(记者夏先清)“作为不沿海、不靠边的中原内陆地区,河南省‘无中生有’地打通了‘空中丝绸之路’,带动了‘网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同时对接了‘海上丝绸之路’,融入到一带一路,最终形成了四路协同并进的开放格局。”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商务厅厅长张延明表示,四条“丝路”打开了河南对外开放的大门,让河南从内陆省份走向了开放前沿,成为了内陆开放的新高地。
“过去的一个航空小镇,现在已经逐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近100平方公里、80万人口的一个航空新城。”张延明在提及河南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时说。
现如今,河南省的 “空中丝绸之路”已经越飞越广:去年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2733万人次,增长12.5%,国际地区客运量增长33%;货邮吞吐量51.5万吨,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32.9万吨,仅次于北上广三大门户机场,居全国第4;国际航空邮件增长75%,增速全国第一;郑州机场进口水果和海鲜水产品占全国航空运量的60%以上……
“通过与卢森堡货航双方的合作,已经形成了一个‘郑州——亚洲’物流枢纽,‘欧洲——卢森堡’空中物流枢纽,使郑州形成了‘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的航空物流网络。”张延明对记者说。
“网上丝绸之路”紧随其后,织就了越来越密的全球网络:河南保税集团首创的“1210网购保税进口模式”被海关总署赋予1210代码在全国推广,去年还被WCO国际海关组织确定为拟在全球推广的监管样板;国内首家跨境O2O现场自提商业模式,让百姓2分钟在家门口买到全球的好产品。
“郑州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进口化妆品、保健品、食品跨境电商交易基地。”张延明表示,现如今,河南保税园区的备案企业达到了1200家,其中服务企业有4万多家,业务辐射范围遍布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拥有最古老的历史的“陆上丝绸之路”也不甘示弱,在国际视野中越跑越快。中欧班列(郑州)的开行频次已经达到了每周“去九回九”高频次往返均衡对开。在运行的5年间,开行班次和频次年均提升76%,运量提升6.26倍。“信息化、智能化服务网络遍布24个国家126个城市,形成了连通欧洲、中亚和东盟及亚太的多口岸、多线路国际网络布局。” 张延明说。
虽然不沿海,但河南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开办到现在却始终处于越来越顺畅的状态。河南省在郑州国际陆港建立了铁水联运服务中心,将沿海港口业务引进河南省,着力打造“无水港”。截止到目前为止,河南省共计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线路9条,全年开行206班,正在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区域节点城市为支撑的陆海货运通道枢纽。
“四条‘丝路’使得河南的交通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开放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张延明表示,四条“丝路”的协同推进,打通了国际物流大通道,让河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拓展了广阔空间。”
160项改革任务完成了97项,剩余的在持续推进;创新225个制度案例,其中跨境电商新零售业务被全国评为2018年自贸区十大创新案例……河南自贸区的建设仅仅两年就实现了开局良好的局面。“截止到去年年底,河南自贸区注册企业已经近5万家,投资总额已经突破6100亿,形成了又一个河南投资的高地。”张延明说。
张延明表示,下一步河南将紧紧抓住“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持续推进现代物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打造与国际贸易规则、国际投资规则相衔接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贸易环境和投资环境的优化,进一步打造河南省对外开放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