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日|喝有水垢的水易得肾结石?水垢说这个锅我不背!

日期:03-14
结石肾结石水垢

原标题:肾脏日|喝有水垢的水易得肾结石?水垢说这个锅我不背!

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近年来,不少人在体检时都查出了“肾结石”,虽说不是什么大病,但也觉得很慌,上网一查,有种说法是“喝了有水垢的水就会得肾结石”,顿时觉得很有道理。

但其实,医学上并没有这种说法,那么,肾结石的真相是什么呢?

●水垢结石说,是不科学的

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钧和副主任医师王文营表示,喝了有水垢的水就会得肾结石,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水垢俗称“水锈、水碱”,是指硬水煮沸后所含矿质附着在锅、壶等容器内逐渐形成的白色块状或粉末状的物质,主要成分有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钙、硫酸镁、氯化钙、氯化镁等。

水垢在进入胃内以后会受到胃酸的分解,部分离子成分在胃肠道内被吸收,可能导致血液内和尿液内离子的变化,但结石形成的因素较为复杂,尿液中钙离子是结石形成的促进因子,而尿液中镁离子是结石形成的抑制因子,所以很难说水垢对于结石的形成能够起到多大作用。

●50%的肾结石病与基因相关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全球的结石发病率均明显增加,包括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大陆地区结石发病率也从1991年-2000年的5.95%增加至2011年-2016年的10.63%。

肾结石的形成与年龄、性别、饮食、饮水、机体解剖异常和内科疾病等多种因素相关。但总的来说,结石形成受到环境、基因,以及环境和基因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环境包括气候、地域、水质、饮食以及药物等;基因同样可影响结石的形成,50%的肾结石病与基因相关,多数的结石患者是受到多基因作用,16.7%-29.4%的儿童结石和2%的成人结石是单基因病。

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可导致体内离子代谢和酶的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尿液内促进结石形成的因子(钙、草酸、磷酸、尿酸和胱氨酸等)和抑制结石形成的因子(镁、枸橼酸等)的平衡被打破,结石晶体析出形成肾脏结石。

●得了肾结石,有什么症状?

肾结石的临床症状与结石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出现积水、感染等并发症相关。肾脏结石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可出现血尿、感染,如果结石造成肾脏积水或感染时可出现腰痛发热等症状。

如果肾脏结石,尤其是小结石掉入输尿管中通常可引起肾绞痛等症状,患者可出现放射性肾绞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血尿等症状,如果结石造成梗阻合并感染,患者可出现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脓毒血症休克,危及生命。

●该如何预防肾结石呢?

肾结石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仍无根本的预防方法,最好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在生活习惯、饮食等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肾结石的最好方法,超声无创,且敏感性高,年轻人应重视体检,尤其家人有结石病史者,更应定期体检,不能等到有临床症状以后才就诊,这时候往往比较痛苦,处理起来也相对麻烦。

由于结石相关基因所造成的内部因素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饮食调节等方式改变引发结石的外部因素。多饮水是预防结石形成的最好方法,大量饮水可稀释尿液中促进结石形成因子的浓度,降低结石形成率,尤其有结石病史的患者,建议每日2500ml-3000ml的饮水量。

另外,饮食方面应注意不要偏食,因为80%以上的结石都是草酸钙结石,因此不应偏食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苦瓜、苋菜、浓红茶、咖啡、巧克力、草莓等,各类坚果的草酸含量也较高。成人中约10%的结石为尿酸结石,因此不要大吃大喝、营养超量,高蛋白、高糖和高钠饮食,都会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新京报记者 刘虹麟 图片 资料图片 编辑 赵昀 校对 李立军

费志荣主持召开全区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农户搭上“文化车” 市民乐购土特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