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万科重整海外业务:资产注入预期下的国际化
本报记者张晓玲实习生林诗苑深圳报道
搁置7年的万科置业(海外),作为万科在香港的第二个上市平台,在2019年被“激活”,动作频频。
3月8日,万科置业(海外)宣布,以11.38亿港元收购3宗分别位于伦敦,三藩市和纽约的若干物业的股权或投资工具。
联系此前2月,公司任命张旭为董事局主席,阙东武为CEO,万科似乎有意对海外业务重振旗鼓。不过,在境外房地产投资受限的背景下,万科海外业务大幅扩张似乎并不现实。
作为万科置业(海外)的母公司,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表示,公司近期的目标是巩固提升基本盘,在此之后,或许会对海外投资做个梳理,但目前没有打算。
重整万科置业(海外)的动作,看起来更像是万科在收敛聚焦大棋中的一步。未来,该平台存万科融资和注入资产的预期。
海外业务归拢?
公告显示,万科置业(海外)分别以4.38亿港元、1.74亿港元、5.26亿港元收购伦敦物业99.95%、三藩市物业45%、纽约物业49%的权益,总代价为11.38亿港元。
具体而言,此次转让的具体三宗物业分别为英国RyderCourt,13-17BuryStreetand12,14and16RyderStreet,StJames’s,London,SW1约99.95%实际权益;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657and663-667MissionStreet物业的45%实际权益;参与发展位于美国纽约25ParkRow的物业提供所需资金的投资工具49%实际权益控股实体的100%权益。
万科置业(海外)此番作为并非心血来潮,早在2月万科就已开始在人事方面布局。
2018年年报披露,万科置业(海外)公布补位人选,空置7年的董事局主席之位终于落定,张旭及阙东武分别获委任为公司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同时,张旭为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阙东武为集团副总裁。
而在以前,万科置业(海外)在人员配备上似乎不曾用心。2012年9月1日以来,万科置业海外并未委任主席及首席执行官。据其历年业绩报告显示,收购前南联地产截至2011年底雇员数达259名,收购后,万科置业海外多年来雇员数不超过6名。截至2018年底,万科置业海外的雇员人数共计3名。
翻阅万科置业(海外)近年财报,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万科置业资产负债率仅为2.13%,连续4年维持在2.5%以下。
净利润方面,2018年度万科置业海外实现股东净利润约为6.77亿港元,同比增长了约336.25%。在2017年仅为1.55亿港元,同比增长18.32%;2016年净利润1.31亿元同比下滑18.8%。
但这种高业绩并不能持续维持。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万科置业海外手中的丽晶中心等投资物业,是当年万科收购上市公司时所得的项目。受业绩主要来自丽晶中心为主的租务及物业管理收入影响,未来万科置业海外或将继续回到2012至2017年业绩不稳状态。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前,类似收购受到政策的影响,尤其是海外投资明显受到管制,而现在政策稍微有松动,预计万科会继续进行收购。
严跃进分析,从万科当前收购来说,或是海外业务整合的导向,实现更好的资源整合,也有利于万科的各个业务条线梳理,后续会利好万科置业(海外)国际战略的继续推进。
国际地产资管公司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则认为,万科还是想利用好万科置业这个上市公司平台,以获得海外的资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万科多年前就致力于发展海外业务,四大区域公司和万科香港均有涉足海外房地投资和开发。此次万科置业(海外)的收购,或许是万科将海外业务归拢至该平台下的举措。
国际化之路
万科的国际化业务已布局多年。与国内的布局逻辑一脉相承,选择都是国际性的一线大城市。据记者查阅,万科在海外的房地产项目分布于旧金山、纽约、西雅图、伦敦、新加坡等地。其中,首个项目是一宗位于美国的住宅项目,而后是新加坡、伦敦。
万科在海外的投资颇为谨慎,选址要求十分严格。在2016年,万科以1.15亿英镑的价格,从英国Henderson房地产基金手中购买位于伦敦核心区域StJames的商业物业RyderCourt,这也就是这次万科置业海外上市平台的伦敦物业。
2017年,万科在伦敦科技城辐射的Shoreditch宝地,携手英国知名房地产开发商GalliardHomes打造了一个高品质人居公寓住宅项目——TheStage。2017年底竣工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亚马逊公司的欧洲总部也比邻TheStage。
在2016年中期业绩会上,万科透露公司成立了地产资产管理平台Brightstone,以推进海外地产金融化业务。在英国,公司与一家欧洲地产私募基金成立了联合开发平台。
万科在香港有两个上市平台,即万科置业(海外)和B转H的万科企业。郁亮曾表示,前者是万科持有的境外子公司,主要发展香港业务;万科企业是香港上市的万科股票,不会出现同业竞争的问题。
过去多年,在物业发展业务中,万科置业海外在香港也仅拿过TW6项目20%权益;万科在香港及海外的物业,也多握在万科置业香港和万科地产香港手中。
近期,郁亮对万科现有业务提出“收敛聚焦、回归基本盘”的要求。据万科执行副总裁孙嘉透露,万科内部已形成多个BG、BU,多业务、发展比较成熟的业务单元叫BG,包括传统四大区域和物业;还有一些叫BU,相对更集中、更单一,包括印力商业、物流仓储、海外、滑雪度假等。
万科海外业务被归为BU,意味着其将加快发展。对此,3月13日,万科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海外业务经过多年探索已具备独立发展的条件,未来将根据自身的发展策略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
公告表示,将继续发展物业投资、物业发展及融资、物业租务及资产管理业务,从而成为重要投资平台,以为第三方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近期的动作显示,海外包含有母公司万科集团的资产注入预期,而估值并没有包含这一块,这等同于股东免费持有一个期权。期权的价格取决于资产注入的时间和力度。现在董事会改组了,资产注入也启动。”香港一投资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