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刘尚希谈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用市场手段解决市场的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摄
3月8日,新京报举办两会经济策沙龙,问道民营经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现场表示,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需要拆分开来,融资难和融资贵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他认为,融资难的问题更多是体制性的问题,涉及金融的开放性、金融的市场化改革以及金融监管。如果这些体制性的问题不解决,融资难没有办法解决,其他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
【发言全文】
刘尚希:应用市场手段解决市场的需求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需要拆分开来,融资难和融资贵是两个层面的问题。融资贵更多是市场定价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的确定是按照风险来定价。而融资难的问题,就涉及体制问题。企业有没有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通道?金融的开放性、金融竞争的市场性到底如何?所谓金融竞争的市场性,就是企业到底是靠行政的手段,靠行政地位来竞争,还是真正作为一个市场主体按市场规则竞争。这也涉及监管方面,监管是不是带着标签,在对金融机构贷款考核、问责的时候是不是带有某种倾向性,这些方面都会带来融资难的问题。
在正规金融体系中,民营企业要获得融资很难,于是在正规金融渠道之外,出现了所谓的非正规金融体系,我们称之为影子银行。影子银行就是在现有体制条件下,大量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形成的一种扭曲的、非规范的、野蛮的融资市场。这个“扭曲市场”的参与者不仅仅是一些民营金融机构,实际上也有国有金融机构参与其中,这些金融机构通过诸如表内转表外、非标业务的方式来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影子银行产生和发展,放到我国的体制环境中来观察,为什么会出现影子银行?从根本上说是需求导致的。企业有融资需求,市场就会想方设法去满足这样的需求,影子银行就发展起来了,规模也越来越大,尽管现行体制不一定允许,或者是处于灰色地带。影子银行是一种扭曲的融资方式,监管也没有到位,是完全自发形成的,显然这其中出现了很多风险。但是,这些风险和影子银行本身不是一码事,要将二者分开,正规的金融机构也会产生风险。至少影子银行是市场的力量自发形成的,满足了融资难的市场需要。如果正规金融、体制内金融能够满足现有需要,影子银行会发展起来吗?不太可能。融资难的问题更多是体制性的问题,涉及金融的开放性、金融的市场化改革以及金融监管。如果这些体制性的问题不解决,融资难没有办法解决,其他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
融资难实际上又加剧了融资贵,民营企业的资金是通过很多通道来获取的,在资金“绕着走”的过程中,成本就高了,通道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利润,这样就会提升融资成本,所以就出现了融资贵的问题,甚至衍生出了高利贷市场。去年金融严监管条件下,一些企业就面临资金链的断裂,不仅仅是民企,一些地方的城投公司、平台公司也面临同样的情况。
我国现在存在一个悖论的现象,一方面金融发展很快,金融业净产值占GDP比重是世界第一,另一方面又存在深度的金融抑制。金融市场为什么不能发育起来?这是体制问题。
首先要开放,如果能有更多金融机构发展起来,很多分层次融资、贷款的需求就有可能解决。现在这样的格局不发达,类似于网商银行这样的银行凤毛麟角,他们专门服务中小企业,通过科技手段降低运营成本,没有放贷员、没有网点,通过风控把不良率也降得很低,成本也很低,效率又很高,就可以盈利。如何通过市场手段解决市场需求问题,这是最重要的。大家说中小企业融资是世界性难题,在现有的条件下确实是,但其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规模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网商银行不是解决得很好吗?已经有样板摆着了,所有金融机构应该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用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金融市场要放开,让更多机构进入,当然这个门槛要高,标准要高,不能把不具备能力的机构都放进来。现在有的民营企业愿意进入,比如互联网金融、P2P,监管可以提出更严格、更高的要求来进行引导,不能出了问题一竿子打死,开始监管不到位,等到它出问题了就地枪毙,这不是引导,监管应该是事前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以市场的手段、市场方式来满足市场的需要,这样才有金融体制的改革。
我们的金融监管,要从“唐僧式”念紧箍咒的监管,变成“如来佛式”的监管,就是你有本事翻跟头,翻十万八千里还在我手掌上,风险是可控的。这个风险是宏观的、公共性的金融风险,监管部门把宏观金融风险控制住了,微观的交给市场,个别金融机构因为风险没有把控好出了问题,由它自己承担。这样 “如来佛式” 的监管,给金融创新留出空间,以市场机制让各个参与主体各显神通。
还有利率市场化的问题,现在利率市场化已经到位了吗?价格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吗?还有很多行政干预的因素在里面。还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问题,现在的金融市场是割裂的、互不相通的,根本不是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这也涉及体制问题,不同部门分管一块,“九龙治水”,市场不能统一。
新京报记者 顾志娟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