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属为照料残疾人不能工作,很多家庭陷入贫困,张海迪建议推进这项服务
摘要:社会化托养服务是重度残疾人及其亲属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
今天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执行主席、党组副书记张海迪在大会发言中表示,要加快发展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
“1998年至今,我已连任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我深知这是党和人民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20多年来,张海迪和福利保障界的委员们,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为了让他们生活更美好,提出了很多建议。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6.34%。其中,重度残疾人有2500多万,有托养需求的近千万,但能够得到服务的只有百万左右。张海迪表示,要特别关注贫困重度残疾人。“他们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有的没有亲人,有的长期卧床、没出过家门,生活非常艰难。残疾人家庭的负担很重,为了照料他们,家庭成员甚至不能工作,很多家庭陷入贫困。”因此,社会化托养服务是重度残疾人及其亲属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
“我们都希望生活有质量,健康、幸福、有尊严。”作为残疾人工作者,张海迪更希望8500万残疾人拥有这样的生活。她说,要帮助残疾人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的幸福生活;要帮助重度残疾人得到更好的托养照料,解除家庭的后顾之忧。
张海迪表示,托养服务是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做好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也是扶贫的重要方面。由政府和社会组织建立的托养机构,接收无人照料和缺乏照料的重度残疾人,给予照料护理,以及康复和医疗的帮助,使他们生活有保障。这项工作需要政府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大力帮助。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不断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制度,加强托养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托养服务机构8400多个,比2012年底增长了近一倍。各地也探索出一些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好做法、好经验。如重庆市奉节县探索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四川省乐山县实施“集中供养+居家救助”,山东省聊城市推行“邻里互助护理”等模式,努力为残疾人和家庭解愁解难,残疾人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去年春节前,张海迪去河南省驻马店市调研重度残疾人托养工作,看到那里的县、乡、村建立了96个不同规模的托养中心。房间干净整洁,没有异味,残疾人得到很好的照护,戴着呼吸机的重度残疾人也得到很好的护理。他们一日三餐得到保证,并且定期洗澡和体检。托养中心培训残疾人亲属做护工,也解决了家庭成员的就业。比如,一个残疾人亲属在中心照料两位残疾人,每月可有2000元收入。实现了“托养一人,解脱一家,脱贫一户,温暖一方”。
张海迪认为,虽然目前建立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制度,但贫困低收入地区还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托养服务。从全国范围看,残疾人托养服务也还缺乏统一的制度、标准和资金保障,托养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重度残疾人是最困难和最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做好托养服务,减轻他们的痛苦,解放家庭劳动力,提高家庭幸福指数。
为此,她建议加快完善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配套政策措施,完善资金保障制度。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服务,重视和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购买服务、评估监管等制度,努力为重度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托养服务。
同时,还要加快发展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充分利用现有养老机构、福利设施、医疗机构、农村集体闲置资源等,建立健全以社区为依托、托养中心为主体的农村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
此外,还要提高托养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将托养服务人员纳入专业技能岗位设置范围,按照专业化、职业化,加快托养服务专业队伍建设。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张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