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籍全国人大代表如何履职尽责?

日期:03-09
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台籍台胞大陆

原标题:台湾籍全国人大代表如何履职尽责?

3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台湾厅,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台湾省代表团在这里举行开放日活动。当天上午,13名台籍全国人大代表在这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并接受中外记者的提问。

去年笔者曾写过文章介绍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是如何产生的,这一次,笔者将和大家谈谈台籍代表们是如何履职尽责的。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选举方案,全国人大台湾团由在大陆定居的台胞派代表召开协商选举会议民主选举产生。不论是因为选举产生方式,还是情感联系,台籍全国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都十分重视维护在陆台胞、台企、台生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排忧解难、争取福利。

例如台籍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梁志强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大陆各级政府应制定鼓励台湾青年到大陆先就业再创业的政策,在他看来这就是“这是用脚走出来的问题”。正是走访了多名在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后,梁志强发现,台湾青年一到大陆就立即创业很容易遭遇“水土不服”,一缺资源,二不适应环境。所以他认为,台湾青年先就业,有助于积累资源适应环境,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相关的议题还有很多,比方说《台商投资保护法》,经过台籍全国人大代表的多年努力,这部法律终于通过,使得在大陆台商在投资、纳税等方面都得到了保护。另外比如来大陆读书的台湾学生的学费、福利等方面,这些诉求也都通过台籍人大代表的议案提交、呼吁等方式得到很好解决。

针对台商的司法援助、两岸婚姻、台生报考大陆高校、在大陆的台籍教师申请科研项目等问题,台籍全国人大代表都尽心尽力,为他们奔走呼吁,其中有不少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最终得以解决。部分代表告诉笔者,当他们为台胞解决了问题、这些台胞打电话来表示感谢时,他们的心中非常温暖,更感受到人大代表的责任和担当。

如何才能更好地倾听民意?不少台籍全国人大代表均表示,一年到头自己要不断访台胞、进台企,甚至一年见了近千人次,才能较好地收集他们的意见和诉求,最终形成议案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他们认为,作为距离台湾民众最“近”的全国人大代表,他们有责任将台湾最基层民众的声音带到人民大会堂,带到全国两会的会场上。

在去年的台湾代表团开放日上,围绕“31条措施”的出台,许多代表都提出了自己对如何更好落实“31条”的看法。比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云英表示,好政策更要早日落地具体执行,应该要让相关部门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了解政策精神、解答相关问题,相关部门要在网上公布惠台政策落实措施和办理流程。

从那时起到今年初,笔者在多个省市调研“31条措施”落实情况时发现,许多省市都在出台配套“31条措施”落地的具体措施,并安排宣讲团到下属地区、单位宣讲政策,安排每个部门有对接惠台政策的专人和电话,方便台胞问询具体措施时精准找人。万一对应部门的人难以直接答复,一些地区还设有台胞服务中心,有问题的台胞可以到台胞服务中心提出诉求,请求协调解决。从这个角度说,陈云英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落实。

另外,台籍全国人大代表也不只是关心台胞的情况,同时他们也关心全国人民的情况。因此,他们的提案并不局限于涉台领域。比方说,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台联会长林青去年在两会召开前夕利用休息日到青岛部分港口、乡村、工地进行调研,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引发的社会问题,并就此撰写议案并提交,推动并督促有关部门加大检查力度,切实落实环境保护法等法规。台籍全国人大代表廖海鹰是一位医生,他十分关注卫生健康议题,曾递交“关于尽快出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并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建议”。

除了他们个人自主的履职,台籍人大代表也会以台湾代表团的名义参与工作。在全国人大闭幕期间,他们会自主安排或受有关部门邀请,到一些省市视察,了解地方发展情况。例如去年底,台湾代表团就受最高检邀请视察福建,在漳州了解涉台巡回检察、台商检察联络员等工作机制,了解生态检察情况,为当地建言献策、排忧解难。(文/桃花岛主)

国家能源集团凌文:不转让技术,为啥跟你合作?这就是商业,跟政府无关 守正创新 融合传播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格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