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市长谈与上海关系:“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

日期:03-09
碧螺春大树苏州

原标题:苏州市市长谈与上海关系:“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

摘要:“苏州和上海的关系,我们民间有一个说法,‘大树底下的碧螺春’,上海就是大树,我们苏州市就是大树底下的碧螺春。”

“苏州和上海的关系,我们民间有一个说法,‘大树底下的碧螺春’,上海就是大树,我们苏州市就是大树底下的碧螺春,相得益彰。” 今天下午,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打了这样一个比喻。与“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定理”正好相反,大树底下正好长碧螺春。

为了让记者更好地理解,李亚平解释说,围绕上海 “五个中心”建设,苏州能够在各方面配合。比如在产业方面,“上海强于科创、研发,但这些项目需要转化,苏州产业基础比较好,正好可以配合。”李亚平讲到这里时,话锋一转,简短回溯了苏州制造业历史,“上世纪80、90年代,就是因为上海‘星期日工程师’的带动,才有了苏州制造业的发展。我们苏州的发展,就是在对接上海、融入上海的过程中发展起来。”

事实上, “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并非第一次被用来形容上海和苏州的关系。本世纪初,就有苏州领导在分析苏州毗邻上海的优势和劣势时做过这个比喻: “本来大树底下不长草,我们要‘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从某种程度来看,"依托上海,错位发展",正是这种理念成就了苏州的发展。

目前,苏州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名城、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名城、富裕文明的美丽宜居名城、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现代产业名城、创新创业名城都的定位都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息息相关。”李亚平谈到了苏州的现在和未来,“接下去,苏州还将配合上海,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本次两会上,李亚平提出了两条苏州主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建议,其中之一就是建议支持苏州建设长三角国家级高铁枢纽。 “上海站、虹桥站已经基本饱和了,我建议以待建的通苏嘉甬铁路穿越苏州北站为契机,同步设置苏州北站动车所,把苏州北站打造为长三角国家级高铁枢纽。”李亚平说,一旦建成了动车所,少部分高铁就可以从苏州始发。 “这也体现了一体化发展。”

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大树下的碧螺春”焕发着勃勃生机。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长期上海学习、工作,2009年正式进入苏州大学工作,当时他是苏州大学引进上海人才的“第一人”。但现在,长三角人才流动早已司空见惯。“来自复旦的人很多。”熊思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来看,当初的选择是对的,这个选择就是看你能不能发挥作用,能不能融入事业的整体发展中,现在我已经完全融入进来了。”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陈抒怡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邵竞

陈爱莲代表:完善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知情权 反家暴法三周年 不少女性遇到渣男依然摆脱不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