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地铁首批女地铁司机侯倩:九年来带出徒弟近千人

日期:03-08
侯倩地铁司机京港

原标题:京港地铁首批女地铁司机侯倩:九年来带出徒弟近千人

新京报快讯(记者 裴剑飞)“前方出现降雪天气,限速25公里继续运行,途中加强线路瞭望,做好乘客服务广播工作,请回话。”在位于京港地铁4号线及大兴线南兆路车辆段的训练基地内,一堂模拟地铁列车运行的培训课正在进行着,每位最终有机会驾驶真正地铁列车的司机都需要在这里经历一段漫长时间的磨砺。

京港地铁运营部乘务室乘务管理员侯倩正在为新学员授课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摄

今年是京港地铁4号线开通运行的第十个年头,作为京港地铁的第一批女地铁司机,京港地铁运营部乘务室乘务管理员侯倩已经走上了具有“传帮带”和“教练”性质的管理岗位,九年来,经她训练培养出来的地铁司机已经有了近千人。

模拟“雨、雪、雾”等恶劣天气考验新学员

在几平米的模拟驾驶室内,仪器发出的电流声、机械设备间的摩擦声“刺激”着训练者的听觉,电子屏幕模拟的窗外景象在不断地向后退去、眼前的“轨道”也移动得越来越快。

在训练室最前方的讲台旁,侯倩正紧盯着面前好几个显示屏上的列车运行数据,右手拿着笔在训练记录上圈圈画画,左手拿着对讲机向模拟驾驶室内的学员准确地发出指令,引导他们完成一系列训练操作。为了让他们能够在出现突发状况时应对自如,侯倩还需要故意设置一些“雨、雪、雾”天气,来考验新学员。

2009年,京港地铁刚开通了4号线,侯倩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为数不多的地铁女司机,一年后,大兴线开通试运营,并实现与4号线全线贯通,成为贯通北京南北的一条地下客运大动脉。列车的行驶距离和发车列数都有了相当规模的提升,需要招募、培训大量的新司机,由于业务能力突出,2010年,侯倩从一名司机提升成为乘务督导员,负责培训新学员。

京港地铁运营部乘务室乘务管理员侯倩正在为新学员授课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摄

如今,她工作的“阵地”虽然转移到了列车的停车库、训练室和模拟器。但时至今日,她都难以忘记自己第一次开地铁的场景,“能操纵着如此的庞然大物在北京城的地下轨道内穿行的确是一种很‘酷’的体验,除了车灯所及的区域,轨道、墙壁都被灰黑色笼罩。” 作为一名曾经的女地铁司机,侯倩并不回避女性在体能和生理方面与男性的差异,但她觉得,女性的心思更细腻、沟通更具柔性,不管是面对乘客还是学员,都会让人感觉到更加舒缓与自然。

4号线发车间隔已接近极限 容不得司机多一秒的思考

9年来,侯倩一共带出了近千名地铁司机,有许多的已经成为了能够独立驾驶地铁的列车长,但她还保留着不少班级的微信群,从2015年的“1501班”到2018年的“1810班”,这4年间她带过30余个班级。她时常就要到群里分享一些日常工作的心得,反复叮嘱他们要注意安全。

作为贯穿北京南北向的一条轨道交通大动脉,随着南部地区的发展,如今,地铁4号线每天都要承载着超过120万的客流压力,发车间隔最快已经达到了2分钟以内,这已经接近了信号系统的极限,对司机来说,意味着压力也更大,“从到站停车到关门发车,所有的安全确认操作一秒钟也不能节省,但操作过程必须更加紧凑,容不得多一秒的思考。”侯倩告诉记者,“有时候司机甚至能看到下一趟列车正在等待进站,这对司机的身体和精神都是严峻的考验,因此必须反复在实际场景下培训,形成一种肌肉上的记忆。”

京港地铁运营部乘务室乘务管理员侯倩正在为新学员授课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摄

侯倩向记者介绍,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地铁司机十分不易,每一位新学员从接触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到最终成长为能独立驾驶地铁运行的列车长,最快也需要小一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内,一些未通过考核的学员也只能遗憾地告别地铁司机的岗位。

为了让新学员能尽快适应如此繁重的工作压力,侯倩时常把教学的课堂搬到实际运营的列车上,“虽然学员们还不具备驾驶地铁列车的资格,但通过和正式司机一起工作,体验早晚高峰的紧迫工作状态,也能让他们早点接触实际运营,早日成熟。”

每一滴新鲜血液都必须100%合格

对于操控地铁列车运行的司机而言,安全意识、专业技术、责任感都缺一不可。侯倩坦言,自己当司机的时候想的就是能“平平安安”地跑完每一趟车,不出故障、不晚点。如今,当上管理员以后,虽然不用上一线实际驾驶列车运营,可揪心的事儿却更多了,“自己教出来的学生遇到问题能不能很好地解决,会不会影响到旅客的正常出行。”

对于地铁驾驶这样对精细程度要求极高的工种而言,标准化作业必不可少。在4号线每一趟列车运行的过程中,为了确认安全,每个班次,地铁司机都至少需要经过2000余次的手指确认作业。每到一站,司机都要下车,通过站台实际情况与监视器的确认,观察列车48道车门的开关有无异常,乘客上下车是否正常,还要对列车信号、地面信号、安全门信号进行反复确认。

为了让学员们能更好地理解,有时侯倩也必须亲自上阵示范。在一次夜间实操培训中,要做的项目是“钩抬列车受流器”,钩抬时必须使用很大力气才能正常操作成功,一些男司机几次尝试都不成功,非要说是设备有了故障,而侯倩一次便操作成功,学员们在哑口无言的同时,也投来了惊诧的目光,“我当时就跟他们说,不要以为我是女汉子,这些操作需要的是巧劲,光靠蛮力可不成。”

为了使教学更接近实际运行状态,侯倩还经常把课堂搬到实际的地铁列车上,让学员们练习故障处理,“我们一共要让学员练习40多项故障处理的技能,为了确保每个人都能拥有充足的练习时间,实操类的都在夜间进行,我必须要确保经过我培训出来的每一滴新鲜血液都必须100%合格。”

爱坐第一节车的“职业病”

几天前,一段西安地铁二号线为错过末班车的女乘车“二次开门”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得很火,侯倩也看到了这段视频。她告诉记者,在京港地铁的服务规范中,有一条“跑来等”的原则,“但如果在司机关闭车门时,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看到有乘客跑来的话,也要稍微等待片刻,尤其是深夜的末班车更是要与站台的站务人员进行双重确认,需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兼顾服务。”

侯倩最开始带学员的时候总是对他们不太放心,害怕新司机不能处理好应急状况,只要她一有空,就喜欢到地铁4号线里面去转转,坐车也必须是第一节车厢,“方便观察司机的操作情况,记录他们不足的地方。”

久而久之,侯倩便养成了坐第一节车厢的“职业病”。由于地铁列车需要手动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结合,司机在哪个区段起步、刹车、加速是否稳定,作为“乘客”她要在车厢内感受,是不是有站不稳的“感觉”,遇到大客流和突发状况时有没有及时通过列车广播与乘客沟通,这些内容她都会及时记录下来,甚至用手机把现场状况录下来,当做正、反面教材在课堂上播放。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陈径舟 校对 郭利琴

一图读懂外商投资法草案 蔡学恩代表:完善网络游戏分级管理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