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莞惠都市圈“膨胀”了 河源、汕尾等市或将纳入

日期:03-08
都市圈汕尾河源

原标题:深莞惠都市圈“膨胀”了 河源、汕尾等市或将纳入

本报记者李振实习生杨诚北京报道

家住东莞黄江的张辉每天都能深刻感受到深处“都市圈”的便捷,与他一起的,还有每天大量从东莞涌向深圳方向的粤B牌照轿车。

如何打造都市圈?作为全国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珠江三角洲的广佛、港莞惠等城市,早已先人一步,现在甚至都有点“膨胀”,周边更多的城市也被带动起来。

作为珠三角重要的都市圈之一,深莞惠都市圈(深圳、东莞、惠州)的一体化已日趋成熟,甚至还提出了“扩容”计划,提出打造“深莞惠河汕”(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汕尾)的深圳都市圈概念和合作行动纲领。

深莞惠都市圈“扩容”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熊晓冬长期关注珠三角的城镇化发展。她所在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珠三角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总体上都经过了“先连绵、后互动”的过程。

实际上,深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开始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主角。

“改革开放初期,以香港为源头的‘三来一补’企业最先是在深圳、东莞为首的乡镇‘开花’,形成了多核弱联系的城镇连绵区。”熊晓冬说。

尔后,深圳凭借创新型产业快速崛起,才大幅提升了城市地位和产业辐射能力,与东莞、惠州的联系也逐渐加强。深莞惠都市圈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产业强联系、人口初步扩散”的特点。

如今,不同于以张辉为代表的大量深圳人从东莞、惠州涌向深圳,深圳企业反倒越来越多涌向东莞、惠州。

以平湖街道为例,近年来辖区企业聚飞光电、大宇精雕、气派科技、豪鹏科技、旺鑫精密五大科技巨头纷纷在东莞、惠州拿地,上演“临深布局”。

东莞松山湖,更是因为距离深圳不远,长期受到深圳的辐射带动,华为、中集、大疆、长盈精密等知名深圳企业也转移而来。

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深莞惠都市圈内的人口、产业等发展要素缘何能够高效自由流动?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这实际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必然规律。都市圈的产业与人口流动有规律可循,按照地价自动调节,金融机构一定会选择去中心地区,而制造业一定会选择周边城区。人口也一样,制造业工人在中心城区买不起房,自然会向周边城市流动,这背后靠的就是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

随着深圳辐射能力越来越强,深莞惠都市圈已经开始加速“扩容”。

胡刚预测,除河源、汕尾等粤东城市外,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开通在即,深圳的辐射范围将扩展到珠江口西岸。

如何打破都市圈的壁垒?

按照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未来都市圈将形成的统一市场、一体高效的基础设施、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等。

尽管深莞惠都市圈的建设在近年来已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

如何进一步打造都市圈?

在熊晓冬看来,都市圈内城市的互动具有很明显特点,即围绕“人”的需求、“自下而上”、从“民间”到“政府”。她建议,在促进深莞惠都市圈效应上,要更多从“人”的角度去谈。

“交通一体化对接是都市圈发育形成的基础条件。”熊晓冬以广佛都市圈举例,广佛早期以陆路运输体系推动核心城市产业不断向外扩散,到广佛地铁和广珠城际先后开通后,广佛城市核心地区的时空距离由之前的2小时缩短至40分钟,极大地推动了以人为代表的要素频繁流动。

“以行政区划为界,各自城市都有经济考核的指标,重复建设、相互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在胡刚看来,要促进深莞惠都市圈进一步发展,根本在于打破都市圈内城市之间的壁垒。

要实现都市圈内城市间的分工协作,离不开政府层面的宏观规划。

熊晓冬建议,深莞惠尽快构建三地协商领导小组、各部门专责小组,构建跨市的整体性治理网络,推动各项跨地规划设施的落地,以寻找区域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2018城市发展年度论坛上表示,未来的城市群、都市圈要真正激活区域内经济活力,得到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人口、土地和资本这三大要素就需要在区域内进行统一的规划,让区域内各城市间的制度统一。

他以人口控制举例,都市圈可以不再从单一城市角度出发、着眼于一城的人口控制,而是转变思路从整体区域的人口总量进行控制,让区域内的人口自由流动。

逃出至暗时刻:51家券商2月净赚百亿 机构争议股价爆炒空间 新华社评论员: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响鼓重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