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时装舞台艳光四射的模特,转型“入殓师”20余年:将告别变得美丽

日期:03-07
殡葬福寿园余纯顺

原标题:曾在时装舞台艳光四射的模特,转型“入殓师”20余年:将告别变得美丽

摘要:从刚开始门被敲开,里面的人听说她是墓园工作人员就急忙把门关上,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听她把话说完。

2009年一举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影片《入殓师》,让给往生者整理妆容、衣着的入殓师走入公众视野。而这只是殡葬行业众多从业者的一种,由于传统观念束缚,以及生命教育的缺乏,殡葬行业一直都是众人口中避讳的职业。

23年前,当伊华拿着招聘广告,来到荒郊冷僻的福寿园应聘时,招聘工作人员也以为她跑错了地方。身为时装模特的她,虽然已经走下T台,但身上的时尚光环并未消退。

“没有一个女孩子愿意做这行”,这是工作人员对她说的第一句话。

谁知,这个不可能从事殡葬行业的妙龄女子,一干就是23年。

全行业数一数二的魅力女性

到如今,伊华已经策划过800余场文化创意活动,倡议并在福寿园建成人文纪念馆,在福寿园旗下筹办生命服务学院,从文化、公益的角度提升了福寿园的品牌价值。在全国殡葬行业,她知名度也颇高,说她是全行业数一数二的魅力女性并不为过。

800余场文化创意活动,让她的职业逐渐被接受。从刚开始门被敲开,里面的人听说她是墓园工作人员就急忙把门关上,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听她把话说完。

伊华策划的第一场文化创意活动与“徒步壮士”余纯顺有关,彼时她刚入职不久。

1996年6月13日,余纯顺在罗布泊遇难的消息在电视上滚动播放。伊华萌发出举办“让英雄魂归故里”活动的想法。她向总经理王计生汇报,得到的答复是:“支持你,但要钱没有。”当时,福寿园负债6000万元,账面上没有资金。伊华敏感地意识到:“这场活动或许可以让福寿园扭转局面。”

没有资金,她就众筹。她浏览报纸广告寻找赞助商。“那时,上海百盛购物中心刚开张,需要人气。”基于这一分析,她向百盛公司提出了活动方案:由百盛无偿提供场地,举办余纯顺摄影展,商场将得到客流量增加的回报。百盛时任的老总是个摄影爱好者,伊华送给他一本余纯顺摄影集,他被这种诚意打动,决定携手合作。

余纯顺摄影展备受市民欢迎,展期从7天延长到20天。人们踊跃为余纯顺雕像项目捐款。1996年12月5日,余纯顺雕像在福寿园落成。从摄影展、追思会到雕像落成,余纯顺的活动跨度半年。期间,媒体对整个活动的跟踪报道,让默默无闻的福寿园走进了公众视野。这一案例后来荣获了全国策划大奖赛金奖第一名,评语是“新闻热点成就品牌”。

这一年,福寿园的经营状况从一开始卖不动,到营业额突飞猛进。

致力于把殡葬做美

做过模特的伊华,为传统的殡葬业带来了新风尚。在她刚刚跨入福寿园大门之时,适逢企业决意突破殡葬传统,锐意改革创新之际。伊华所在的创始团队提出 “将公墓建成公园”的新理念,探索“建文化陵园,创陵园文化”的新思路,无意中也为中国现代殡葬改革带来了一种尝试。

在变革的浪潮中,伊华充分施展善于创意策划和公关的才华,请来名师大家、能工巧匠,将传统殡葬与人文、历史、艺术、园林等文化概念有机融合,使福寿园成为一座风格独特的人文纪念公园,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公墓的传统观念和刻板印象。

近年来,伊华又率先在行业内提出“将告别变得美丽”“将祭祀变为纪念”“将遗体处理变为记忆珍藏”的新生命理念。在她的创意策划下,福寿园率先在全国建造了第一座人文纪念公园和人文纪念馆。这座投资3000万建造的纪念馆收藏了100余位上海现当代名人生命故事和3000多件生前物品及相关史料。

通过纪念馆,伊华重塑了殡葬的教育功能,使公墓得以与城市文脉相联接,为市民展现了可以触摸的历史,为城市提供了人文记忆的载体。人文纪念馆相继被授予了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党史人物研究中心、市统战教育基地等称号。

特殊的行业也能产生力量

伊华的策划也唤醒了殡葬的公益底色。“殡葬行业的公益到底要做什么?要让这个行业的情怀跟社会文明衔接起来,要关心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推动社会文明和谐。公益不仅可以让这个行业做出美感,还可以产生强大的社会力量。”这是伊华的公益理念。

在文化项目之外,福寿园牵手上海市总工会建成了全国首个劳模纪念丰碑园;与上海市红十字会联合在全国首创建立遗体捐献者纪念碑;资助失独家庭成立“星星港”关爱服务组织;为癌症康复者专设公益墓区“希爱林”,设立公益基金;创立“社会各界清明感恩纪念典礼”“百姓公祭日”,为城市留下普通人印记;又接连打造上海新四军纪念广场、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等红色纪念设施……

去年5月18日,中国殡葬行业第一所企业学院——中国福寿园生命服务学院正式成立。福寿园生命服务学院先后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等合作,尝试打通医疗、临终、殡葬、教育等领域的边界,向社会公众传递“生死两安,生死两悦”的生死观。伊华希望以此为起点,逐步焕发殡葬行业在观念层面上的价值,提高国人的告别质量和生命质量,引导整个行业从物质文明走向精神文明。

数年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越问伊华:“你在殡葬行业这么多年,究竟做了什么?”伊华说:“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殡葬做美,向人们传递生命的美好,传递正向的社会力量。”

致力于把殡葬做美的伊华,以女性特有的生命体悟为殡葬行业贡献着巾帼力量,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也代表殡葬从业者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8个字深刻体现了殡葬的社会功能,殡葬有改变社会的力量和价值。殡葬究其根本,并不是埋葬已逝的躯壳,而是安放我们的记忆、情感、认知,体现一个家庭、社会乃至于国家,在观念层面上的价值。这是我对殡葬的理解,对这份职业的神圣责任感都来源于此。”伊华说。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曹飞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苏唯

2月末外汇储备上升23亿美元 连续第四个月回升 600块买个甜瓜 吃瓜群众还当得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