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话题和信息 市民最感兴趣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近日,由省科协、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完成的《2018成都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报告出炉。调查结果表明,2018年成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1.7%,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调查结论认为,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态势良好,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
成都公民科学素质超全省平均水平
科学素质,是反映公民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水平,是衡量公民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一名被调查者只有同时在“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以及“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等四个方面的测度均达标,才能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
此次调查是由省科协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于去年8月至10月开展的,旨在深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有效落实,及时跟踪检查各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十三五”目标的中期完成情况。结合科普四大重点人群,本次调查覆盖全市18—69岁公民,采用网络线上调查和实地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回收有效样本2015份。
根据中国科普研究所调查结果,2018年成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1.7%,该项数据相较2017年的10.5%提高了1.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了4.24个百分点,接近《成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确定的到2020年达到12%的目标。
从城乡分类来看,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高于农村居民。成都市城镇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13.2%,明显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5.5%,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
“城镇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这有利于科普工作的开展,也是近年来成都公民科学素质显著提升的基础所在。” 市科协科普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将助推成都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推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互联网成为成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
调查发现,成都公民每天利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达到了64.2%,互联网已成为成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对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公民作进一步调查显示,他们更愿意频繁地通过微信、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专门网站这四种主流互联网渠道获取科技信息,使用的比例分别为 98.0%、 87.9%、83.7%和73.1%。
除了上网、翻阅资料等渠道,成都市越来越多的各类科普场馆,也向成都公民打开了学习科学知识和参与生动实践的便利之门。
此次调查,对在过去一年中这些科普场馆的“受青睐度”也给出了分析和排名。其中,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占比63.7%,公共图书馆以55.2%的成绩紧随其后,图书阅览室以53.6%的比重位列第三。
各类丰富的科普活动,同样是获取和了解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对成都公民在过去的一年中参加科普活动的调查显示,参加过科技展览和科普讲座的比例分别为34.3%和31.3%,参加过科技培训和科技咨询的比例分别为27.6%和 24.1%;参加过科技周、科普月、科普日活动的比例为 27.9%。
科技类话题和科技信息 公民关注度高
积极参与科普活动,走进科普场馆,公民科学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些种种都是基于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日益关注和重视。调查显示,在各类新闻话题中,人们对科技类新闻话题的感兴趣程度较高。而在科技类新闻话题中,科学新发现的比例最高,为78.6%。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公民对新发明和新技术、医学新进展也兴趣浓厚,比例分别为77.2%和76.8%。
在各类科技发展信息中,成都公民最感兴趣的是环境污染及治理,比例达到了86.3%。其他感兴趣的科技发展信息依次为:新能源开发及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宇宙与空间探索、遗传学与转基因技术、纳米技术与新材料等,感兴趣的比例均在55%以上。
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此次调查中,成都公民普遍认为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同等重要,非常认可科技创新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作用,非常愿意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工作。
同时,成都市公民也表达了参与科技决策的强烈愿望,有73.1%的公民支持“政府应该通过举办听证会等多种途径,让公众更有效地参与科技决策”的观点。
一大批“国之重器”的相继亮相,让成都公民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高度认可。调查中,成都公民对天宫、北斗导航系统、歼20、复兴号、大飞机等国家重大科技成果给予了很高评价,认可并支持大项目的投入和付出。
此外,在调查所列的职业中,科学家、教师、医生和法官等科学技术类职业,在成都公民心目中的职业声望和职业期望名列前茅。(记者 宋妍妍)
原标题:《2018成都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报告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