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解读 连续5年出现的“双一流”大学如何建成?

日期:03-05
大学学科李象群

原标题:报告解读 | 连续5年出现的“双一流”大学如何建成?

新京报讯(记者 张璐)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已经是“双一流”连续第五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世界一流”如何实现,成近几年我国高校共同努力的课题。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重大战略决策。

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9月,“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2017年岁末,众多入选高校纷纷公布自己的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工作要点中提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改革融入“双一流”建设、教学审核评估、学科评估的核心指标。研究建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加强高校教材建设和管理,支持和鼓励“双一流”建设高校编写高水平、原创性教材。

“双一流”如何推动中国高校走上更高的台阶,成为两会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高校打造‘双一流’大学,不能只求指标、数据,还应注重社会服务工作。”在全国政协委员、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看来,高校应该为社会和区域做好服务工作。

他举例说,艺术院校可以根据社会实际问题调整和充实教学方式及内容,更好地体现城市“美容师”的作用。城市和乡村升级更高层次的“小康”,离不开环境美学,达到移步易景的效果,成为美好城市、美好乡村。针对千城一面、乡村趋同的现状,艺术高校师生团队可以发挥其办学的特色和优势,参与城市和乡村规划美化,根据区域特点为城乡打造“过目不忘”的风格和景观。针对目前山寨设计较多的情况,艺术院校可以把文创纳入教学内容,不仅丰富原创内容,也能挖掘学生潜能。

李象群认为,大学发展不能“闭门造车”,忽视社会的需求。“我刚到鲁迅美术学院任职时,觉得周边区域缺少文化环境,去年我提了相关提案,建议把新校区周边未规划的区域规划为文化产业区,并将周边公园改造成国际雕塑公园,形成一个大产业链。由此,沈阳市也有了第一个雕塑公园,成了旅游新地标。”

李象群建议,“双一流”建设高校应该为社会和区域做好服务,加强各学科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尤其是艺术和科技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社会一旦需要我们,我们学能所用,拿出成果,献给社会。”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姜慧梓 校对 陆爱英

阳光城前两个月实现销售金额200.76亿元 薛江武代表: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是检察机关的责任担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