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燕瑛: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5日讯(记者熊丽)“乡村振兴,意味着乡村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及组织等各方面的振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民营经济的参与不可或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联主席燕瑛说。
燕瑛委员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民营经济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几个方面:
一是配套政策不完善,社会资本撬动效果不明显。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措施还没有出台,顶层设计的细化方案需要尽快研究制定。此外,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补助投入,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较少,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引导、鼓励、示范作用还未充分体现,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缺口依然大。
二是缺少产业支撑,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农村要想“美”起来,必先农民“富”起来。只有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人居环境、保障设施、基础设施才能长期可持续发挥作用。
三是制约因素多,民营企业参与难度大。
“调研发现,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面临许多要素保障上的‘欠缺’”,燕瑛委员举例说,一些涉农民营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受原有厂址周边环境限制,用地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因为集体土地或企业流转的集体土地没有质押权,企业融资难度大;部分产业项目落地或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时,受乡村交通条件制约,不能及时转运机器设备和生产资料;企业人才稀缺,难以招到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等等。
燕瑛委员建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民营企业发展与促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引导各类民间资本以不同方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持久动力,努力实现双赢、共富。
在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的同时,畅通民营企业参与渠道。燕瑛委员建议,统筹建立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库,梳理辖区内各乡镇美丽乡村建设中同类同质项目,整体进行项目打包,引入PPP、BOT等模式,鼓励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参与道路交通、污水处理、环境整治等公益基础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积极探索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投融资平台和筹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的统筹使用。
此外,要进一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燕瑛委员建议,通过政策、项目等引导美丽乡村产业进一步优化布局,做到突出特色、产业互补、可持续发展。加快传统农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电商交易平台向农村、农民延伸覆盖。大力推广“分时度假”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建立健全“共享农庄”标准体系,大力推动农村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强化要素保障方面,建议通过土地集约化利用、流转等方式,着力解决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土地问题。探索建立由政府牵头、企业参与、服务涉农民营企业的专业贷款担保机构,同时用好用活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缓解涉农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