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的驻村工作队,看看他们是怎么为民服务的!
皮山县木吉镇萨依村位于昆仑山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当地群众称为“戈壁村”。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聚焦总目标,帮建支部,狠抓脱贫,改善民生,一幅文明、和谐、美丽、富裕的新农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整饬作风强班子。驻村伊始,工作队为打造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在全村设置了4个意见箱,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经过认真调查核实,及时对村民反映违反政治纪律的3名党员干部进行了调整和处理,消除了村里的内部隐患。同时,向镇党委建议调整村党支部书记,并着力推荐选拔基层经验丰富、对群众感情深、善做群众工作的2名村级储备年轻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
“如今,村民反映渠道畅通了,村干部的作风也扎实了,干群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村党支部书记艾尔肯·热合木吐拉说道。
工作队以星级化创建为抓手,指导帮助村党支部严格执行党员发展程序,落实发展党员综合考评和发展党员对象公示制度,实行党员发展备案制度,建立队员与入党积极分子“1+N”帮带机制,对23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不断引导政治信念坚定、为民意识浓厚、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和致富能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建设一个肌体健康的基层党支部打下坚实基础。积极组织村干部参加地县组织举办的脱产培训班,到内地省市和乌鲁木齐、昌吉等地参观学习,全面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通过工作队员们“一对一”“一对多”帮带和培养,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村干部布海里且木·阿不都热扎克感叹道:“在工作队的帮带下,现在村干部唱主角、站前台的能力强了,及时发现化解矛盾纠纷的本领高了,村‘两委’班子成了村民的‘主心骨’。”
惟勤惟行助脱贫。萨依村土地干旱缺水,农作物产量低,要想带领村民脱贫,解决“水”的问题是关键。为此,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确定以水利建设为突破口,兴修水利发展农牧业,大力改善基础设施薄弱现状。工作队积极协调水利部门,修建了5.3公里防渗渠,建设了机电井配套项目,使萨依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由原来的2500亩增加到了5000亩,受益村民350户,人均增收500元,为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贫困户阿卜杜艾尼·阿卜拉激动地说:“感谢工作队!今年给我们村修建了防渗渠,家里的旱田变成了水浇地,小麦收成每亩增长了近1倍。”
饲料问题解决了,工作队开始着手发展畜牧养殖业,与村“两委”一起认真研究制定了《萨依村发展畜牧育肥产业规划》,为35户贫困户新建棚圈,发展育肥羊产业。同时,工作队邀请自治区畜科院专家为村民讲解育肥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改变村民传统观念,缩短饲养周期,降低饲养成本,确保牲畜育肥效益最大化。
除此以外,工作队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与大型企业联系对接,解决100个就业岗位;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建成芦苇加工、核桃加工卫星工厂,为200多名村民提供就地就近就业岗位,人均每月收入2000余元。村民图如普·麦提如孜开心地说:“在家门口就业,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这一切还得感谢工作队,给我提供了就业平台。”
高举旗帜聚民心。去年以来,工作队发挥“广播人”的优势,让村级大喇叭用起来、响起来,及时播放先锋“961”、阳光“895”频道中报道祖国变化、文明新风和有关政策解读节目,并组织成立政策宣讲队,依托农牧民夜校、周一升国旗、村民大会等时机,将节目中有关政策进行生动鲜活的解读,帮助村民加深理解,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讲清楚、讲明白、讲充分,让村民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村民麦麦提敏·艾合买提说:“每天起来在广播里听到祖国繁荣发展取得的各项成就,我很振奋,也很开心,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萨依村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针对萨依村文化活动少,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等问题,工作队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策划活动,开展“普通话口语大赛”“赏乡村月·圆中国梦”等活动,不断强化村民“五个认同”意识。工作队发挥自身特长指导村民成立文艺队,将身边事、党的政策编入节目中,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事例和群众鲜活语言,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截至目前,工作队共开展11场文化活动,受教育群众达1.5万余人次。
“如今的萨依村,村民生活越来越充实,精神面貌改变了,笑容多了,人人身上正能量满满的,这都是工作队带给我们的变化。”谈起村里变化村民们都会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