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家村与东方白鹳的9年情缘
新华社沈阳3月1日电 题:张家村与东方白鹳的9年情缘
新华社记者张惠慧、黄璐
初春,大连旅顺口区张家村的盐田湿地上,海上吹来的风渐渐暖起来。在湿地旁,张义伦正和几位村民将之前用果木枝堆叠成的硕大鸟巢向一棵树上搬运,在吊车的帮助下,他们伶俐地爬上爬下用铁丝固定。
张义伦是村里护鸟队的最早成员,他们堆筑的鸟巢,是为一种叫作东方白鹳的珍稀鸟类准备的。
大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谷国强介绍,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每年9月末至10月初开始离开位于黑龙江省的繁殖地,成群分批往南迁徙,沿途会选择适当的地点停歇。“张家村就是它们经常歇脚的地方,在这里补饲休整一段时间。补饲是指东方白鹳在迁徙途中食物不够,需要人为给予能量补充。”
“今年已经是东方白鹳来张家村的第九个年头了。”张家村党总支书记冷万军说。9年前的冬天,冷万军一连好几天都看到一种大鸟从窗前飞过,还有些受伤落在了村民家里。后来冷万军和村民在村子内外又先后发现十几只。“有些腿断了,有些饿得开始吃地上的垃圾,让人心疼。”
张家村决定救助大鸟。“打电话给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来人确定是东方白鹳。落在咱们村是福气,更是一种责任。”张家村成立了护鸟队。救助工作首先从投食补饲开始,村民们得知东方白鹳喜欢吃鱼虾,拿出了自家留着过冬吃的鲅鱼,切成一段段。然而面对精心准备的鲅鱼,东方白鹳却一口不吃,“鲅鱼是圆的,但白鹳的嘴细尖长,吃不进去”。最后换来细长形的凤尾鱼,东方白鹳们才得以饱餐。
经过喂食、巡逻保护等救助,飞来的白鹳大多数都存活下来了,等到来年春天,十几只健康的白鹳鼓翼飞翔,从张家村上空掠过,继续迁徙。
令张家村村民没想到的是,这年冬天,更多的白鹳来到了张家村,几十只,一百只,两百只……这一来就是9年,一个“送鹳走”的故事,变成了一年又一年的“盼鹳来”。
这9年时间也记录在了冷万军制作的挂历上。“起初村民们不了解东方白鹳,不理解为啥要又花力气又花钱‘养鸟’。”冷万军就把东方白鹳的科普知识、照片和生态保护的号召印到挂历上,发到各家各户。慢慢地,村民们开始自觉地照顾、保护白鹳,和白鹳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每年白鹳大概要在张家村待上4个月。冬天水面结冰,白鹳无法捕食,张义伦等人就要有4个月时间天蒙蒙亮就出门补饲。中午12时,再进行第二次补饲,每天早中晚还有专门人员进行巡逻。
张义伦已经连续9年为白鹳投放食物。每当他走近,生性警觉的白鹳会慢慢凑上前去,向他示意。常年冬天在外巡逻,他脸色黝黑,手也裂了口子。但他看着这些白鹳就说:“太美了,9年里就像亲人一样,盼着来,送着走。”
张家村村民都说白鹳是吉祥鸟。东方白鹳来了,给张家村带来了太多改变。
站在田垄上,常年巡逻的张义伦对家乡的变化很有感触。“这块地以前是企业停产废弃的盐田,后来变成了臭水沟子。”但最适合白鹳补饲休养的地方还是这儿,于是护鸟队开始治理废弃盐田。第二年在白鹳回来之前,臭水沟又变成了可以养鱼养虾的良田了。担心白鹳会误食垃圾,村民们都自发把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每年都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来到我们村拍白鹳,如今他们还会拍我们的山水,我们的村子。”冷万军说。
绿水青山有了,白鹳还带来了“金山银山”。东方白鹳让这个位于旅顺口双岛湾的小村庄有了名气。冷万军看到了机会,早早注册了“美鹳”品牌,村里出产的大樱桃、苹果、梨、葡萄、草莓等农产品都有了“靠山”。如今村里1000多亩果园地,平均每亩收入能达到约15000元,12个草莓大棚采摘园,每天都有来自大连、沈阳的游客采摘赏玩。“美鹳牌”苹果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的优质产品,张家村还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和“中国最美乡村”。
“人们觉得我们有爱心去保护鸟,做食品肯定也更有良心,这是白鹳带来的馈赠。”冷万军望着田里的白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