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易地扶贫搬迁点周边没有工厂,没有产业怎么生存?

日期:02-27
易地委员邓秀新

原标题:委员:易地扶贫搬迁点周边没有工厂,没有产业怎么生存?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姝)在脱贫攻坚战略中,易地扶贫搬迁是不少地区采取的措施。昨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分组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调研组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时,一些委员谈到了易地扶贫搬迁存在的问题。

去年5月至12月,曹建明、吉炳轩、武维华三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带队,分别赴四川、青海、山西等16个省区开展脱贫攻坚实地调研,形成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调研组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提出要继续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我建议应该总结资金使用的效果,往哪儿投,怎么投”,分组审议中,委员吕彩霞说,“比如易地搬迁,农户集中搬迁点近的离自家耕地30公里,远的上百公里,搬迁点周边没有工厂,没有产业怎么生存?如果回去种地,距离这么远怎么种,不种地如何生存?如果村民就近找一块地自己盖房子,但由于这不算易地搬迁,每人拿不到补助金,那就逼着他们必须集中搬迁到一个地方,而且由县里招标盖房子,盖这样的房子就是为了等着发改委来验收”。

“我到西部去调查,地方扶贫同志让我带点意见到这里来说”,委员邓秀新也表示,当地制定人均20至25平方米的易地搬迁面积,但是老百姓易地搬迁后面临一个问题,“牛关哪儿?农具放哪儿?三口人家75平米的房子,能不能大一点?当地政府还是实事求是地扩大了点,但是上面来检查,说是超标了,要摘他们的帽子”。邓秀新认为,这一事件表明存在官僚主义现象,“我认为在脱贫过程中,实事求是的原则非常重要”。

邓秀新建议,易地搬迁要做好稳定方案,“我非常担心大规模易地搬迁的问题。我到了一个县,这个县的县城人口只有12万,但要从周围很远的山区搬10万人到这个县城里来住。这10万人到哪儿去就业?吃喝怎么办?10万人搬过来,至少要有3万人就业才行。现在一期房子已经盖起来了,密密麻麻,我想将来如果就业问题解决不了,县城稳定也是一个问题。因此,易地搬迁一定要有稳定方案,要有就业安排才行。”

新京报记者 王姝 编辑 于音 校对 危卓

坚守生命的承诺 上海造血干细胞在库志愿者超过16万人 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克隆猴入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