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启动街道改革 街道干部收入将高于市区同级别人员

日期:02-27
启动改革街道干部收入

原标题:北京启动街道改革 街道干部收入将高于市区同级别人员

街道干部收入将高于市区同级别人员

北京全面启动街道“大部制”改革,要求新提拔进入地区党政领导班子者应有街乡领导工作经历

2018年6月,东城区王家园35号院,社区专员正在走访。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2016年5月,朝阳区霞光里,居民在居民议事厅讨论。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2018年6月,东城区东直门街道试点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后,办公室已经调整,并挂上民生保障部的牌子。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2月18日,北京召开街道工作会议,对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作出重大部署,这是时隔23年后召开的第三次全市街道工作会议。

昨日,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近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街道的职能定位,并提出赋予街道“六权”,启动街道大部制改革。同时,从街道综合执法、民生改善、街区更新、社区治理和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创新举措。新京报记者 吴为

资源下沉

赋予街道“六权” 可直接开展执法

意见明确,街道是代表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关,对辖区党的建设、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四个方面行使综合管理职能,对辖区内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负总责。

同时,意见明确,要向街道赋予“六权”,包括辖区设施规划编制、建设和验收参与权;全市性、全区性涉及本街道辖区范围的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的建议权;职能部门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工作情况考核评价和人事任免建议权;多部门协同解决的综合性事项统筹协调和考核督办权;下沉资金、人员的统筹管理和自主支配权,确保基层有充分的权力和更多的资源为群众办事、解决问题。

对于街道机构,意见明确街道要“眼睛向下”,增强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办事。街道原来“向上对口”的20多个科室,精简为“向下对应”、直接服务居民的“6+1+3”的架构设置内设机构,即党群工作、民生保障、城市管理、平安建设、社区建设和综合保障6个内设机构和1个街道综合执法队,以及窗口类、平台类和活动类3个街道所属事业单位。

在综合执法方面,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介绍,意见按照中央精神,明确街道作为执法主体可以直接开展执法工作,除上级明确要求实行派驻体制的机构外,整合现有站所、分局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

“北京将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真正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问题。”李万钧说。

激励保障

街乡行政编制将占全区总量40%以上

意见提出,要健全完善激励保障制度,重点从选人用人、福利待遇、制度保障等方面,为基层干部送“大礼包”。

在提拔干部方面,意见提出注重提拔具有街道乡镇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干部;探索从街道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街道领导干部、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定向招录一定数量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

在基层干部的收入方面,意见明确,要确保街道干部收入高于市、区部门同级别人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指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同时,意见还提出,推进编制精简下沉到基层,2020年前街道乡镇行政编制占全区行政编制总量的40%以上,激励干部到一线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张彤军介绍,对新提拔进入地区党政领导班子的,一般应具有街道乡镇领导工作经历。同时,注重在市级党政部门领导班子中配备具有街道乡镇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干部。要求各区要树立以基层为先的导向,各方面表现突出、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要优先选配到街道乡镇任职。

改善民生

水电气热等问题最好在2小时内解决

此外,意见还明确了街道在“着力改善民生”方面的要求,北京要将各类热线归集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立全市统一的群众诉求受理平台,实现事项咨询、建议、举报、投诉“一号通”,做到各部门闻风而动,接诉即办。

深化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办理,实现就近办理、自助办理、一次办理。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聚焦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就医、上学、养老、日常生活服务等事情,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蔡明月介绍,今年,北京市继续提升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一窗”分类受理率,重点推进在各区街道、乡镇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分类受理模式。力争在年底前,除对场地、安全有特殊要求的事项外,各乡镇街道的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应进必进”,并全部实现“一窗”分类受理。

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市328个街乡镇全部实现了由12345直接派单。解决诉求的时限从原来的15个工作日变成了7个自然日。自2019年1月1日“接诉即办”实施以来,案件办理从时间上、速度上、效果上,都有明显提升。诉求就是“哨声源”,街道接到诉求,必须立即整合相关部门去处理。

“水电气热这种影响市民正常生活的,最好在2小时之内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也必须及时响应,确保案件有进展。”蔡明月说。

■ 解读

今年打造200条环境整治示范街巷

文件:背街小巷是群众的家园,做好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就是改善群众身边环境、解决群众身边难题、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最迫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解读:今年是核心区背街小巷三年整治任务的收官之年,除拆迁区外,市城管委将全面完成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任务,打造200条示范街巷。同时确保拆迁区、待拆迁区背街小巷环境干净整洁。在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完成519条,城市副中心完成20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基础上,在远郊区围绕重大活动保障区域、建成区和居民诉求强烈地区开展81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

将建设全市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

文件:建立以街道为主体、以网格为单元、以街巷长为统领的基层精细化管理体系,全面推广街巷长、“小巷管家”做法,将街巷长、“小巷管家”和网格员等基层力量统一纳入网格化体系“组团式”管理,强化街巷长、“小巷管家”、网格员的联动互补。

解读: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进一步拓展城市化管理网格平台的“广度”,指导各区将现有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向街道拓展延伸,强化街道发现问题、指挥调度和协调处置的能力,特别是针对“回天”等重点地区,加强指导,推进城市管理问题在街道层面的“微循环”处理。此外,北京将建设全市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统一规范工作流程和标准,整合共享数据信息,为街道提供服务管理支撑。

应在社区公开服务承诺和监督电话

文件:要打通服务群众、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市政设施运行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解决市政设施维修维护的“便利性”“安全性”是首要目标。

解读:下一步,市城管委将严格督促落实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照明、通信、有线电视、环境卫生等市政设施企业主体责任,做到运行维护全覆盖、无盲区,实行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同时,将搭建街道社区与市政公用服务企业之间高效、扁平化的快速响应机制,接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后闻风而动、及时解决,疑难案件跟踪督办。此外,各市政设施企业在街道社区公开服务承诺、监督电话等内容,畅通服务群众渠道。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 回顾

“吹哨报到”成长记

诞生不到两年,“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已成北京基层治理的主题词。透过对街乡甚至村社的功能重塑,“吹哨报到”的温度直达每一位市民的生活。

2017年上半年,平谷区在治理金海湖镇盗采金矿、盗挖山体等问题中,总结提炼了“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去年1月,北京市委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作为1号改革课题向全市推广。

去年11月,“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得到中央深改委肯定。这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被会议定性为“聚焦办好群众家门口事,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的有效做法。

2019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完善基层治理机制,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更好发挥市民服务热线作用,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东城

部门“瘦身”后科长任社区专员

去年5月18日,东城区召开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对东直门、朝阳门和东四三个试点街道改革进行了专门部署,宣布试点工作启动。

大部制的主要特点是部门整合,东直门街道原有的25名科长,12人担任各办副主任,10人成为社区专员,3人保留科级待遇,在各办公室承担普通工作。

去年年底,东城区召开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工作动员部署会,在全区其他14个街道全面推开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此前,东城区每个街道都有25个左右的科室和4个事业单位,改革后,综合设置为“六办一委一队四中心”。“六办”包括综合保障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公室、社区建设办公室、民生保障办公室、社区平安办公室和城市管理办公室。“一委”指的是纪工委(监察组),职责保持不变。“一队”指的是综合执法队。以街道城管执法队为主体,从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监管、交通、消防等5个部门抽调执法人员组建街道综合执法队。“四中心”则指的是统一设置4个事业单位。

“因为以前街道都是24到25个科室,这些科室是对着区里委办局设置的,体现‘向上对口’原则。这次改革体现的是为群众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东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清旺表示。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西城

地安门内外大街今年更新提升

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德宝新园地区人口密度大,公共空间有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原先的空间设计不再符合现在的需求,居民生活多有不便。

展览路街道团工委书记高宏彦告诉记者,早年间汽车不普及,没有设计足够的停车位,加上私搭乱建和废弃自行车挤占空间,让停车更加困难。小区的门只有一个,人车混流,存在安全隐患,消防转弯的半径也不达标。除了交通问题,院子中健身器材、休闲座椅、晾衣杆等混在一起,居民无处休息,硬质地面也不适合活动。

去年开始,街道着手进行街区更新计划,征求民意之后,定下了24个“微更新”点位,于去年底全部完成。更新之后,小区大门进行了人车分流、消防通道予以清理疏通,6000多平米的违建被拆除后,新增了20多个停车位,还打造了居民的活动空间。

目前,西城区共划分101个街区,初步形成15套街道城市设计导则、20余套重点地区深化设计方案,确定的17片亮相街区基本完成施工。这些“塑颜更新”的街区,变得比以往更加整洁宜居,并且符合各自的功能定位。

今年,西城区将聚焦重点地区的品质提升工作,围绕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等重点区域,在鼓西大街、阜成门内大街等原有片区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向地安门内外大街、百万庄等片区推进更新提升。

鼓西大街立面提升工作今年3月预计可开工26处,其中包括地质勘查、树位调查、文物勘探等,夜景照明、标志标识、口袋公园、飞线整理、牌匾等专项方案已编制完成。此外,阜成门内大街复兴计划试图将该街区改造成适合当代城市商业与居住要求且彰显老街历史文化的优质街道空间。

新京报记者 戴轩

通讯员 刘辰

海淀

街镇将配齐责任规划师团队

去年,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为了提升城市品质,开展了责任规划师试点,并举办了首届学院路“城事设计节”。

今年,海淀全区29个街镇将逐一配备“1+1+N”的街镇责任规划师团队,为街镇提供长期、专业的跟踪指导和咨询,指导相关规划编制与研究。

去年3月22日,学院路街道与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街区责任规划师委托书》,正式启动街区规划相关工作。去年10月,“发现学院路”2018学院路城事设计节启动。调查问卷显示,责任规划师眼中的学院路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城,学府气息浓郁,但大家更渴望增加生活气息。未来,希望通过城事设计节活动增加更多开放共享空间,描绘出学院路的文化地图、共享地图、行走地图、美食地图、商业地图。

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冯志明介绍,下一步,学院路街道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相应作品落地生根,造福辖区居民,并从中选择一些短期内比较容易见效的项目(如“二里庄斜街的改造”和“健翔园社区健身广场的改造”等)优先实施。此外,街道将选择一些具有优秀思想性、专业性以及和居民生活比较贴近的项目,优化提升后在各相关单位的努力下共同推进实施,并把城事设计节打造成为学院路街道的品牌活动。

新京报记者 邓琦

朝阳

“居民议事厅”已实现全覆盖

在朝阳区,居民议事厅已在城乡实现全覆盖。

“去年三四月份开始,越来越多的车停进我们小区,特别乱,有的车就堵在楼门口。”65岁的王剑平是朝阳区枣营北里社区麦子店街六号楼院的居民,面对去年的这场“停车乱象”,楼院居民议事厅前后开了三次会,居民代表、物业、包片城管、包片社工等参与各方集思广益,查找停车突然增多的原因,商议阻止乱停车的方法,最终决定,发动楼门长、居民轮流在小区门口把守,劝阻非本小区居民来此停车。一个月后,终于平息了停车乱象。

枣营北里社区居委会主任陈桂平介绍,该社区的27栋居民楼按照结构相似、人员相熟、地域相邻等标准划分成5个楼院,每个楼院都建立了居民议事厅,大事小情由居民协商解决。在麦子店街六号楼院,居民议事厅不但议事,还通过建设“楼院会客厅”,打造楼院居民社交场所,每年组织百家宴、饺子宴、长寿宴等,密切居民间的感情。去年年中,一位20多年持续每月为居民免费理发的老人的老伴重病,很多居民希望捐款,但老人坚决不收,于是居民轮流做饭送到医院,几个月后,老人康复出院。

去年以来,朝阳区持续把居民议事厅向楼院、小区延伸,并计划在全区完成超过100个居民议事厅的规范化建设任务,重点在高碑店等10个地区办事处推进农村地区居民议事厅规范化建设。

朝阳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018年以来,在推进居民议事厅规范化进程的同时,朝阳区还将议事厅进一步下延进小区、楼院。截至目前,全区共搭建居民议事平台1686个,其中社区247个、楼院(小区)1439个,实现城乡居民议事厅全覆盖。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医生推荐万元抗癌药 被食药监部门认定为假药 北京:市属高校教师职称告别“终身制”
相关阅读: